英語翻譯中直譯的誤區
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它有不少優點,鎮江俄語翻譯,例如,能傳達原文意義,體現原文風格等。據估算,大約70%的要用直譯方法來處理,所以直譯廣為譯者采用,由此可見直譯法之重要。但是,直譯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譯文有時冗長羅唆,晦澀難懂,有時不能正確傳達原文意義,有時甚至事與愿違。所以,如果不顧場合,不顧中外兩種語言差異,一味追求直譯,就必然闖紅燈,進入誤區,造成誤譯。直譯之所以有誤區,是因為語言形式與內容,表層結構與深層意義有時不統一;另一方面,中外文化歷史背景不同,造成了不同思維方式和不同語言表達形式。不少人---過直譯硬譯,-過直譯有局限性,但是直譯到底有哪些局限性,它都表現在什么地方。英語直譯至少有五大誤區,明確這些誤區,就要在翻譯中避免一些錯誤,就可在直譯行不通地的方采用意譯。
一、否定句型中直譯誤區
英語中有一些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譯法進行翻譯,否則,就會造成誤譯,甚至與原意---,下列幾種否定句型值得注意:
1、部分否定句型,這種句型不同于漢語思維形式。
i do not know all of them.
誤:對他們我都不認識。
正:對他們我不是個個都認識。
主語從句
1.以what, whatever, whoever, whether, when, where, how, why等詞引導的主語從句,鎮江俄語翻譯招聘,在翻譯的時候,一般可以按照英語原文順序來翻譯。
what he told me was only half-truth.
他告訴我的只是些半真半假的東西而已。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should be done well.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應該做好。
whether he comes/not makes no difference.
他來不來都沒有關系。
when we can begin the expedition is still a question.
我們何時才能開始這次考察仍然是懸而未決。
how he is going to do it is a mystery.
他準備怎么做這個事情是個迷。
2.用it作形式主語的主語從句,可以把主語從句放到漢語前面去翻譯。為了強調起見,鎮江俄語翻譯機構,it一般可以譯出來;如果不需要強調,it也可以不譯出來。
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whether he attends the meeting/not.
他參加不參加會議沒有多大關系。it沒有翻譯
it seemed inconceivable that the pilot could have survived the crash.
駕駛員在飛機---之后,竟然還能活著,這看來是不可---的。it翻譯為“這”
有時候,如果主語從句仍然按照英語原來的順序翻譯的話,it一般不需要譯出來。在漢語譯文的開始,一般可以用“...的是,...”這樣的結構來翻譯。
it is strange that she should have failed to see her own shortcomings.
真奇怪,她竟然沒有看出自己的缺點。it不用翻譯,還可以用“奇怪的是...”這樣的結構來翻譯
英漢翻譯中形式的不對等性
翻譯是一種跨越時空的語言活動,是把一種語言已經表達出來的東西用另一種語言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美國當代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nida)早年提出了讀者反應對等原則,并在與塔伯(charlesr taber)合著的《翻譯理論和方法》一書中-,翻譯是從語義到文體在譯入語中用切近而又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對等首先是語義對等,再就是風格對等。”無論是范存忠提出的“準確”,還是塔伯、奈達所指的“對等”,他們都折射出翻譯界的一種理想與目標。一種語言用另一種語言重新表達出來是完全可能的,但完全準確而又絕1對對等是不可能的。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人類的思維是有存在決定的。由于每種語言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背景,所以處于不同語系的漢英之間的這個鴻溝是---的。
形式是思維的外殼,任何一種語言的選擇都不是任意的、無目的的,鎮江俄語翻譯公司,翻譯中必須關注譯出語的形式。只有完全明白源語的形式,才能忠實地傳達到譯入語中,但在實際翻譯中,由于兩種語言從屬于不同語系,句法和用語習慣等諸多差異,真正完全對等是少見的。我們常把意義的翻譯放在了---,而形式的翻譯放在了次要---。
1)he was born in furth on may 27,1923.
他是1923年5月27日在菲爾特出生的。
2)londoners are great readers.
倫敦人很喜歡閱讀。
3)he has a good handwriting.
他寫得一手好字。
例子1)中狀語排列位置進行了變換,而2)、3)中的名次分別采用了其動詞形式進行翻譯,源語與目的語的形式意義不構成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