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軌道支承用襯墊一般被載置在軌道支承體之上,在其上載置有橡膠制的襯墊,以支承被載置在該橡膠制的襯墊上的軌道,但現有的襯墊普遍較為不穩定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提供了一種鐵路軌道支承用襯墊。
鐵路軌道支承用襯墊,具備穩定性強的優點,解決了穩定性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鐵路軌道支承用襯墊,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基座,基座的內部開設有空腔,空腔的內側壁固定鑲嵌有軸承一,軸承一的內圈固定連接有螺紋桿,螺紋桿的外表面螺紋連接有兩個螺環,每個螺環的外表面均固定連接有推桿,每個推桿的一側面均固定連接有限位桿。
基座的上表面設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底面固定連接有兩個相對稱的固定桿,每個固定桿的底端均貫穿基座并延伸至基座的內部,每個固定桿的一側面均開設有限位孔,限位桿的一端插接在限位孔的內部,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襯墊本體,鑄鐵墊板,襯墊本體的上表面設有固定塊,固定塊的上表面設有軌道。
動態不平順是指軌道不平順的動態反映,主要通過綜合檢測列車進行檢測。軌道動態不平順管理分為峰值管理和均值管理。動態不順檢測項目有軌距、水平、軌向、高低、扭曲、復合不平順、車體垂向振動加速度、車體橫向動加速度、軌距變化率等。各項偏差等級劃分四級:i級為經常保養標準,ⅱ級為舒適度標準,ⅲ級為臨時補修標準,ⅳ級為限速標準。線路區段整體不平順(均值管理)的動態質用軌道指數(tqi)評定。
對綜合檢測列車發現的ⅲ級及以上偏差處所應及時安排臨時補修;對軌道指數(tqi)超過管理值的區段和超過經常保養偏差管理的處所,應安排經常保養;對車輛動力學指標超限處所,應及時分析原因,安排整修;ⅳ級偏差處所,或ⅲ級偏差且車輛動力學指標超限處所應立即限速。
預防整治措施(1)按規定在道岔及其前后線路上安裝足夠地、有效地防爬設備。(2)加強搗固,填滿夯實道床。(3)整修尖軌跟端雙頭螺栓,及時更換磨損失效栓或套管,同時堆焊、整平磨損的間隔鐵、夾板和螺栓孔。(4)加強聯結零件的養護維修,發現松弛和失效零件,及時緊固或更換。(5)消滅大軌縫,更換長度不足的短軌,消除因行而拉大的軌縫,補足并上緊防爬設備。
零件松動、失效和缺落產生原因(1)養護-,如道床搗固不,使道岔各部分現暗坑、吊板,加大了過岔列車對線路的沖擊,道岔振動加劇,零件松動、失效。(2)忽視零件的及時整修,日常養護時檢查漏項制定作業計劃時,未按項認真調查,應整修時長久放置不管,引起零件失效。(3)作業-,不明確零件作用和規格;不熟正確的零件安裝作業方法,造成安裝錯誤,作業而破壞其他零件,造成新病害。
預防整治措施(1)重視綜合性整體維修,加強零件的養護維修。按標準圖和有關規定,逐組按項對照調查,列入作業計劃,逐項整修。加強空吊板的搗固,減少列車沖擊造成的零配件松脫。(2)健全檢查整修制度,及時發現病害,及時進整修,經常保持零件的完好狀態。(3)嚴格要求正確作業方法,熟悉道岔各部分零件的作用,認真執行作業標準,預-害的發生。
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或較長距離不密貼產生原因(1)尖軌50mm斷面內刨切長度不夠。(2)尖軌頂鐵過長,尖軌補強板螺栓凸出(3)扳道器或轉轍機的位置與尖軌動作拉桿的置不在同一水平直線上。(4)基本軌彎折點位置不正確。(5)鋼軌內側有肥邊。(6)基本軌橫向移動。(7)基本軌或尖軌有硬彎。(8)、二位連接桿與尖軌耳鐵連接的距離不合適(9)基本軌、軌撐、滑床板擋肩之間有離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