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的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認識:那就是,剛開始學琴的時候,買一把較為低端的琴,美名其曰“練習琴”,然后隨著學習時間、演奏技巧的深入,逐漸更換,再換成越來越的琴。
且不知道提出這一觀點的始作俑者是誰?總之,這種不完全恰當的觀念已經流毒無窮,其實不僅僅是學琴的人有這種偏頗的認識,就連售琴者,甚至是樂器生產廠家,鋼琴簡譜入門,都有此種想法。
諸位但可調查一下,例如,很多低端琴的生產者就是這樣告訴琴行和消費者的,鋼琴價格,他們表示:“我們的琴就是專門賣給初學者的,所以價格較為便宜。”更讓人驚訝的,樂器行業的大多數人已經認了這位“少奶奶”,并且給這些低端琴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分。是的,它就叫“練習琴”。
專門用來練習的琴,所以很低端,這太讓人不可思議了:誰決定了練習琴就應該低端?買琴者居然不是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決定購買哪種-的琴,而是根據練琴時日之長短來決定購買什么樣的琴,這是荒謬的!
理論上來說,譬如我是初學者,經濟條件又好,我愿意買較為的琴來作為練習只用,這還有錯了;而我經濟條件欠佳,但是學琴已有一定基礎了,能鑒別樂器之優劣,也可以從價格低端的樂器中挑選出-,那就不一定非要用名家制造、且十分昂貴的樂器。誠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再次強調,我們學琴,不是非要追求的條件,在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但是有興趣的使然,鋼琴陪練,便宜的琴也是同樣可以作為練習使用,只要有恒心,窮苦人家的孩子也同樣可以成名成家,甚至后站在藝術之巔。
在我們改變傳統思維之后,我們再理性地思考一下,為什么在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初學琴者,使用的琴的-會越高越好呢?那選擇好的琴有什么好處呢?
據中國音樂家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學習鋼琴的兒童早已超過3000萬,還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可以說,現在的中國幾乎是掀起了一股學鋼琴的熱潮。然而對于學鋼琴的人而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臺上-的演奏背后是-枯燥的練琴,是對鋼琴和音樂由愛到恨、又由恨到愛的心路歷程。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幾千萬人選擇學鋼琴呢?
-心靈手巧
彈鋼琴需要大腦協調眼、耳、口、手、腳的同時協作。這種綜合性的練習不僅會鍛煉大腦的復雜性,而且能激發人的想像力、創造力。
大量事實證明,從幼年開始學習鋼琴的孩子,入學后,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高于一般孩子。
走進音樂
由于鋼琴使用十二平均律,使音樂的轉調、復調、和聲獲得-的自由,音樂里的所有語言、語法、修辭等等,它都能為你展現。學習鋼琴,就走進了這所綜合性的音樂。實際上,在鋼琴學習中學到的,不只是鋼琴,而是提升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思維力。這方面的能力提升了,對室內樂、交響樂等非鋼琴的音樂作品,也會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和鑒賞力。這也是人們所說的學音樂要先學鋼琴的原因所在。
鍛煉意志
演奏鋼琴需要相對熟練的技術、技巧。掌握技術、技巧需要有規律的、正確的、恒久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氣。所以,鋼琴學習對于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不斷進取的精神,并養成踏實、嚴謹、科學的習慣,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精神富有
看選購鋼琴時要仔細地察看它的外板質地、漆飾、裝組工藝等。
具體說來是:
(1)外殼的、下門、項蓋、側板、鍵盤蓋等都是用木料制作,琴用原木,普及琴用合成木料,怕的是用廢板材.這種琴往往被貼面板包裹得很漂亮。
(2)油漆并不是越亮越好。打個比方說,廉價的鏡子照起來很亮,而質地好的鏡子不僅照得清楚而且還有層次感。鋼-油漆感覺上應該有一定的厚度、耐看,反照出來的影子有立體感。很亮很“”的漆飾,有時候是廉價家具的漆飾。
(3)裝組的精細程度能反映琴的工藝水平。工藝佳的鋼琴外殼裝配緊湊,線條流暢,活動間隙均勻(在1mm左右)。
(4)打開鍵盤蓋,工藝好的琴鍵盤平整,鍵隙勻稱;鍵子有彈性,摸上去緊密不松動。
(5)打開琴蓋,小槌呈直線排列,中間略隆起,小槌的間隙很均勻,弦軸釘上的弦圈應該是三圈半為標準;左弦列的纏弦銅絲要一樣高。
(6)仔細察看后面的音板。音板的外在特征是紋路細密、板色統一、板面平整、裝配緊密。
聽
購琴時如何聽辨音質是關鍵的一環。琴行里又吵又鬧而且因運輸等原因音準往往也很差,怎么個聽法呢?這里有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聽其發音長不長。彈響琴鍵后,不要放開鍵子,余音相對較長會好一些,但不是。
(2)聽其發音是否統一。低音-響高音又很短促的琴,廣州鋼琴,不要買;另外,某個音-尖銳、刺耳,低音有“麻音”等現象,都是發音不統一的表現。
(3)聽其共鳴是否飽滿。共鳴好的鋼琴發音圓潤,不炸不木,沒有雜音;共鳴差的鋼琴則是聲音干硬、音頭重、傳不遠。只有在選琴時仔細辨聽、對比,才能買到滿意的鋼琴。
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