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69年西德一公司展出個蜂窩蓄熱體催化轉化裝置以后, 美、日各國爭相仿效, 尤其是美、日等國制定了-清潔法, 對1975年以后的排氣標準作了嚴格規定, 以后, 更促進了蜂窩蓄熱體的發展。1975年美國已有許多家公司從事蜂窩蓄熱體的生產。由于蜂窩蓄熱體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些新的制造方法不斷涌現。日本在1971-1974年中, 僅蜂窩蓄熱體制造方法的發明即有44件。此后美、日、西德、英等國每年均有相-目屬于蜂窩蓄熱體的發明。
蜂窩陶瓷體壽命往往不盡人意,化工總廠根據多年經驗提出四點解決措施:
1、使用環境 蜂窩體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在還原性氣氛中,一些低鋁蓄熱體材料,只要吸收少量的氧化亞鐵,就會在低于1210℃的溫度下形成液相。而莫來石和剛玉的高鋁材料卻要到1380℃并吸收大量的氧化亞鐵之后,才會形成液相。
2、設計因素 蓄熱式加熱爐中,雙蓄熱占絕大多數。由于空氣和煤氣的噴嘴都很大,加熱爐蓄熱體,空氣、煤氣流股混合效果不理想,會導致不完全燃燒。當殘存的空氣和煤氣進入蜂窩體狹小的空間內混合,金屬鎂廠蓄熱體,導致二次燃燒損壞蜂窩體。
3、蜂窩體材質 蜂窩陶瓷體材質的選用非常關鍵,煙氣與空氣對陶瓷蜂窩體反復沖刷,導致陶瓷蜂窩體的溫度出現頻繁變化,這對其材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中使用的蜂窩體材質耐急冷急熱性能往往不好,容易出現破損現象。
4、蜂窩體結構 陶瓷蜂窩體的孔距及壁厚的選擇也很關鍵,影響其使用壽命。孔距太小,在安裝蜂窩體時容易錯位,碳化硅質蓄熱體,氣體有效流通面積變小,南寧蓄熱體,阻力損失增大;孔距太大,氣體和蜂窩體的換熱不理想。
耐氧化性:有些材料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會產生氧化反應,產生的氧化皮會堵塞氣流通道和增加其阻力,減薄材料的厚度從而降低其使用性能和壽命。尤其是普通的碳鋼,在高溫下很快就會氧化損壞而報廢,因此只能在低溫下使用。在高溫下必須使用含鎳鉻的耐熱鋼或其他的非金屬材料。
結構強度:蓄熱體是在高溫和承受上層重量的條件下工作的,因此必須要有足夠耐高溫和高負重條件下的結構強度,即高溫下的耐壓強度高的材料。否則,很容易發生變形和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