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輪支承軸的中頻感應淬火
輪邊支承軸是一種大型重載外圓變截面感應淬火零件,其材料從歐洲進口 (零件材料按歐洲標準 ) ,成分接近于國內的 35g鋼 ,熱處理要求十分嚴格。硬化層---要求較深 ,且在不同截面處的硬化層---要求不一 ,臺階處要求連續過渡。淬火加熱及冷卻系統在完成一個工作程序后 ,回到起始工作位置時 ,其重復定位精度誤差不能超過 0.05mm ,系統的移動速度應均勻平穩 ,能在規定的不同位置停留 ,在不同區域以不同的規定速度工作 ,這樣才能---工件不同截面及尺寸過渡區的硬化層---達到工藝要求 ,產品連續、穩定、---。
感應淬火設備是---的前提 ,在正常生產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對產品造成的影響 ,即自動化程度要高 ,不同工件的成熟工藝及參數等都應能存儲 ,---調用。感應器截面是斜面狀 ,使用安裝時感應器底部盡可能貼近工件的環形面 ,感應器內徑也比常規尺寸偏大 ,使其稍離圓柱區。適當停留感應器 ,由于熱傳導和微弱感應雙重影響 ,使環形區與圓柱區之間的過渡區 得以加熱 ;之后 ,感應器沿圓柱區向花鍵區方向移動 ,并根據硬化層---要求不同 ,設定不同的移動速度和加熱功率 ,并冷卻 ,可以獲得預期的硬化層。
齒輪感應淬火的發展
齒輪的硬齒面熱處理工藝主要有 :滲碳 (和碳氮共滲 )、滲氮 (和軟氮化 )及感應淬火。齒輪感應淬火和滲碳、滲氮相比 ,具有節能、節約合金元素、生產周期短、勞動環境好以及可在線生產等優點。因此 ,隨著齒輪感應淬火工藝的不斷改進 ,齒輪軸淬火設備的用途,它在機床、汽車、拖拉機、機車以及回轉支承等制造工業等應用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常規 (單頻 )齒輪感應淬火
機床傳動齒輪使用感應淬火早 ,但受當時感應淬火電源頻率的--- ,大部分仍采用高頻200khz或中頻 25~8khz電應淬火。此種工藝常得到全齒淬硬或半齒淬硬的齒輪。
單齒一次加熱或掃描淬火
單齒一次加熱淬火中頻 8~10khz常用于m =8mm以上的大模數齒輪。沿齒溝掃描淬火 沿齒溝掃描淬火主要用于m =6mm以上的直齒輪及斜齒輪 ,此種方法應用極廣 ,并且已有極成熟的工藝與裝備。
從動齒圈中頻感應加熱預淬火
從動齒圈是聯合收割機差速器總成中的關鍵零件。技術要求感應淬火后齒頂和齒根部硬度為50~60hrc。
從動齒圈采用整體預熱后高頻加熱淬火方式,可使齒部與心部的溫差減小,降低齒頂和齒根傳熱條件不同而引起的溫度差異,獲得沿齒廓分布的淬硬層。另外,考慮到操作方便,直接采用中頻進行齒部預熱后二次加熱淬火。零件淬火后留自回火溫度200~250 ℃,同時規定淬火和回火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小時,有效防止淬火裂紋的產生。
1. 從動齒圈采用齒部預熱后中頻加熱淬火方式,可以---降低由于齒頂和齒根傳熱條件不同而導致的溫度差異,從而獲得沿齒廓分布的淬硬層。
2. 在對齒寬較寬的盤狀類齒輪整體加熱的感應器設計時,感應器的高度應比齒圈的齒寬小1~2 mm,以減小加熱時的尖角效應。
3. 隨著數控淬火機床的發展,如果采用數控機床,可以實現兩次加熱采用不同的工藝參數,則能夠取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