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液淬火和雙液淬火的區別
你知道什么是單液淬火和雙液淬火嗎?下面簡述下:
單液淬火:將工件加熱后使用單一介質冷卻,常使用的有水和油兩種,其變、溫曲線如圖2中的曲線1。為防止工件過大的變形和開裂,工件不宜在介質中冷至室溫,可在200~300℃出水或油,在空氣中冷卻。單液淬火操作簡單易行,廣泛用于形狀簡單的工件。有時將工件加熱后,先在空氣中停留-段時間,再淬入淬火介質中,以減少淬冷過程中工件內部的溫差,降低工件變形與開裂的傾向,稱為預冷淬火。
各種淬火冷卻的變溫曲線示意圖曲線1-單液淬火;曲線2-雙液淬火;曲線3-分級淬火;曲線4-等溫淬火
雙液淬火:工件加熱后,先淬入水或其他冷卻能力強的介質中冷卻至400℃左右,迅速轉入油或其他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變溫曲線如圖2中曲線2。所謂“水淬油冷”法使用得相當普遍。先淬入冷卻能力強的介質,工件快速冷卻可避免鋼中奧氏體分解。低溫段轉入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可有效減少工件的內應力,降低工件變形和開裂傾向。本工藝的關鍵是如何控制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根據經驗,按工件厚度計算在水中停留的時間,系數為o.2~o.3s/mm,碳素鋼取上限,合金鋼取下限。這種工藝適用于碳素鋼制造的中型零件(直徑10~40mm)和低合金鋼制造的較大型零件。
什么叫高頻感應淬火?
高頻淬火加熱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時加熱淬火,即將工件需要淬火的表面同時加熱,隨后進行急劇的冷卻;第 二種是循序連續加熱淬火,即用感應加熱工件的一小部分表面,同時工件由上向下移動,使表面循序連續加熱和冷卻。接下來給大家講一下什么叫高頻感應淬火。
一、淬火是把金屬成材或零件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保溫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急劇冷卻,以獲得馬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淬火是為了得到馬氏體組織,再經回火后,使工件獲得-的使用性能,以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其主要目的是:
1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
2-某些特殊鋼的材料性能或化學性能。如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增加磁鋼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卻時,除需合理選用淬火介質外,還要有正確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單液淬火,雙液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等。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中頻感應淬火設備,光軸淬火設備
高頻淬火和中頻淬火的區別
高頻淬火和中頻淬火都屬于表面熱處理技術的一種,都是利用高頻率(或中頻率、工頻)的感應電流,使鋼件表面迅速加熱,隨后立即冷卻的一種方法。
高頻淬火和中頻淬火的工作原理一樣,都是感應加熱原理:即工件放到感應器內,感應器一般是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產生交變磁場在工件中產生出同頻率的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表面強,車床導軌淬火設備圖片,而在內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這個集膚效應,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熱,在幾秒鐘內表面溫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溫度升高很小
不過加熱過程中,感應電流在工件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不同的電流頻率產生的加熱效果也是不同的:
1、高頻淬火
電流頻率在100~500 khz
淬硬層淺(1.5~2mm)
硬度高
工件不易氧化
變形小
淬火-
適用于摩擦條件下工作的零件,如一般較小的齒輪、軸類(所用材料為45號鋼、40cr)
2、中頻淬火
電流頻率在500~10000 hz
淬硬層較深(3~5mm)
適用于承受扭曲、壓力負荷的零件,如曲軸、大齒輪、磨床主軸等(所用材料為45號鋼、40cr、9mn2v和球墨
簡而言之,高頻淬火和中頻淬火的區別就是加熱厚度的不同,高頻淬火可以短時間的表層淬硬,晶體組織很細,結構變形小,而中頻表面應力比高頻的要小。 感應加熱設備廣泛用于金剛石圓盤鋸,硬質合金刀具,刀具的釬焊,小型工件的熱處理淬火,退火,調質,熱變形,小量有色金屬的熱處理淬火,退火,熱變形,熔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