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耗標準煤5000噸及以上的企業,應按《節約能源法》規定,開展能源審計和能效評價檢驗測試,提供準確---的能耗數據和環境污染的基本數據。
開展零售業等流通領域節能減---動。商業、旅游業、餐飲等行業建立并完善能源管理制度,開展能源審計,加快用能設施節能改造。賓館、商廈、寫字樓、機場、車站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優化空調運行管理。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型汽車和節能型住宅,推廣家用電器、辦公設備和照明產品。減少待機能耗,減少使用一次,嚴格執行---商品過度包裝和超薄塑料購物袋生產、銷售和使用的相關規定。
新建公共建筑嚴格實施建筑節能標準。實施供熱計量改造,實行按熱量收費。推進公共機構辦公區節能改造,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嚴格油耗定額管理,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各級---和教科文衛體等系統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單位建設,創建2000家節約型公共機構。健全公共機構能源管理、統計監測考核和培訓體系,建立完善公共機構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源計量和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加強能耗監測平臺和節能---體系建設。
能源審計內容
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能源審計可以選擇下面的全部或部分內容
1、用能單位的能源管理情況;
2、用能單位的用能概況及能源流程;
3、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及統計狀況;
4、用能單位能源消費指標的計算分析;
5、主要用能設備的運行效率計算分析;
6、產品綜合能耗和產值能耗指標計算分析;
7、能源成本指標計算分析;
8、節能量計算;
9、審節能技改項目的財務和經濟分析。
能源審計的形式
企業能源審計根據委托形式一般分為兩種:受節能主管部門委托的形式和受企業委托的形式。
能源審計分為三種類型
初步能源審計、能源審計、專項能源審計
---開展能源審計,能源審計服務,組織實施能源績效評價,開展達標對標和節能自愿活動,采取企業節能自愿承諾和適當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提升重點用能單位能效水平。嚴格執行能源統計、能源利用狀況報告、能源管理崗位和能源管理負責人等制度。
推動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公告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啟動重點耗能企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積極推廣節能省地型建筑和綠色建筑,新建建筑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任務分解到了各地區,在24個省市啟動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體系試點工作。繼續完善和嚴格執行機動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中央開展了空調、照明、鍋爐系統節能診斷和改造,完成了辦公區所有非節能燈具的改造。
在化工、水泥、鋼鐵、電解鋁等行業遴選能效“”,樹立節能,開展對標達標。開展能源審計活動,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對重點用能單位進行能源審計,幫助用能單位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實施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嚴格能耗強度和總量“雙控”目標考核,壓實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責任。充分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施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做好能源宏觀分析和戰略規劃;建設用能單位能源管理中心,實現能源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