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理念上,樹立了勤儉節約、節能的行政理念和辦公習慣,成為---工作人員的一種自覺行為,能夠將資源節約、成本控制貫穿到---工作的各個層面和各個環節,減少不---的行政開支。在制度保障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有利于資源節約、成本控制的目標、法規、制度和標準,并且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實施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規范透明。在制度執行上,具有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定期進行考核、評價和獎懲; ---工作人員對有關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價值認同,能夠普遍遵守和執行制度規定; 自覺接受---內外---。在實際---上,堅持成本效益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種資源,能夠以較少的資源消耗獲得公共管理和服務保障效益,---運行成本控制------,在節約型社會建設中發揮了帶頭和表率作用,成為厲行節約的。
一是建立機構能耗統計體系。建立相對統一的機構能耗使用定額標準和用能支出標準,實施內部日常管理的節能細則,重點抓好建筑和采暖、空調、照明系統節能改造以及公務車節能。每個季末由專門機構統計各單位能源資源消耗數據。二是完善目標管理制度。各級要對本部門本單位能源資源消耗現狀進行定期清查,制定切實可行的資源節約目標、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把目標責任納入各工作崗位職責和日常管理,建立目標管理制度。三是制定實施《建設節約型---落實情況考核辦法》,建立節能考核獎懲制度,建立健全資源崗位責任制,設立相應機構、專門人員負責考核工作,把責任落到實處。完善節約型---整體評價指標和個人評價指標,把低碳指標納入節約型---評價指標和---政績考核體系中。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資源、環境狀況,結合各部門節約型---建設實際進展,進一步加大---力度,把面臨-的資源、環境形勢說明白、講清楚,把政---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中的---和使命講---,引導---職工形成健康的消費觀念和節能的辦公習慣,使他們不僅僅是從遵守制度的角度,被動參與集約型---建設,而是從思想上、意識上認同節約型---建設理念,自覺地投入節約型---建設。
為推進節約型---建設,對于---事務中可以進行準確計量的資源消耗支出,諸如水、電、車輛修理、公務接待、辦公用品等,制定科學合理的消耗標準,形成一套完整的標準體系,作為推行節約型---建設的依據,能源計量---,實行標準化管理,約束---工作人員行為,使---事務管理走向科學化、精細化的道路,擺脫粗放的傳統---管理模式。同時,進一步完善節約型---建設的各項法規制度,如健全---、---資產、投資預算、公務接待、會議制度等領域的法規規章,提高---事務管理的規范性,逐步將節約型---建設納入法制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