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色劑
隨著脫色劑在紡織印染污水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許多接觸脫色劑的客戶對其使用上還有一些疑惑。脫色劑在使用過程中,污水脫色劑生產廠家,首先需要對廢水的藥劑用量的確定,確定過程都有一個先小試再大試的過程,現就小試實驗室試驗和大試污水運行調試的過程做一下說明,以供參考.
小試流程如下:
1:用燒杯取適量廢水(200ml以上),調節ph值到8;
2:稀釋所需的藥劑,脫色劑稀釋50倍即2%的濃度,聚烯---(pam)稀釋1000倍;
3:滴加藥劑,先加脫色劑,攪拌,再加聚鋁,攪拌,加pam,攪拌,靜置;
4:觀察上清液的色度是否滿足要求,如不滿足,調整藥劑投加量,重復第三步操作;
5:根據試驗數據計算每噸廢水中脫色劑和其它藥劑的用量。
脫色劑投加量的計算以具體試驗為例
藥劑用量計算公式:
藥劑用量=【滴數/20×濃度/試驗廢水體積】×10
配制的藥劑:脫色劑2%溶液,即稀釋50倍
pac2%溶液
pam(1‰的水溶液)
用燒杯取試驗廢水200ml色度200,cod為110,調ph值到8,用滴管先加脫色劑溶液10滴1ml相當于20滴,攪拌,再加pac 12滴,攪拌,加pam 2滴,攪拌,靜置一分鐘,檢測色度為4(稀釋倍數法),cod為85,達到一級排放標準。
脫色劑的用量=【10/20×2﹪/200】×106=50ppm
pac的用量=【12/20×2﹪/200】×106= 60ppm
pam的用量=【2/20×1‰/200】×106=0.5ppm
ppm為百萬分之一,脫色劑的用量為50ppm相當于一噸廢水中需要投加50克的脫色劑原液,以此類推,pac為60克,pam為0.5克.
絮凝脫色
印染廢水絮凝脫色機制就是以吸附架橋理論為基礎的。就無機絮凝劑而言,是鐵系、鋁系等絮凝劑發生水解和聚合反應,生成聚羥陽離子,污水脫色劑價格,與水中的膠體進行壓縮雙電層、電中和脫穩、吸附架橋并輔以沉淀物網捕、卷掃作用,污水脫色劑,沉淀去除生成的粗大絮體(礬花),從而達到凈水脫色目的。對于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而言,除了電中和與架橋作用外,可能還存在類似化學反應成鍵的絮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