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巴鼓(那額)
那額,又稱熱巴鼓。藏族的棰擊膜鳴樂器。漢族稱藏族手鼓。流行于西藏昌都、那曲、林芝、青海玉樹、甘肅甘南、四川甘孜和云南迪慶等藏族地區(qū)。鼓框圓形,---琵琶采購,系用一塊薄木板條煮后彎曲而成,四川---琵琶,兩面蒙以山羊皮,用金屬鼓釘固定皮膜。鼓面直徑25厘米~30厘米,小者20厘米,鼓框厚5厘米~7厘米,---琵琶,皮面中心區(qū)及四周繪有色彩鮮艷的民族圖案紋飾,有的還在鼓框上端系以一塊紅綢或彩色絨球為飾。鼓框下端連接一根用松木制成的圓柱形鼓柄,柄長20厘米~30厘米,鼓柄外涂棕紅色漆。鼓棰用細(xì)藤條烘烤制成彎弓形,棰頭包以布或皮革,棰柄木制,手握部位有雕飾(圖)。那額多為自制自用,制作較為粗糙,裝飾也較簡單。
與畢旺、六弦琴等傳統(tǒng)樂器相比,鷹笛的傳承就沒有那么幸運。鷹笛距今已經(jīng)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由---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獨奏,有上山、---、春播等曲目。隨著區(qū)歌舞團鷹笛演奏家次旦的-,鷹笛的傳承陷入了停頓。
讓現(xiàn)代音樂在傳統(tǒng)音樂中舞蹈
作為一個特色民間樂種,西---統(tǒng)民族樂器的演奏長期扎根民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傳播著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音樂文化,有著頑強的藝術(shù)生命力,經(jīng)過一代代藝人上百年的錘煉,已成為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