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加固措施1.構造柱
想要加固墻體,可選擇構造柱方式,南山區(qū)建筑設計,在外墻的四角、錯層部位橫墻、外縱墻的交接處、較大洞口的兩側以及大房間內外墻的交接處等,設置構造柱,這樣能增強房屋剛度、防止房屋倒塌。
注意:在設置構造柱時,必須要---構造柱與圈梁和墻體緊密連結。
2.空心砌塊墻芯柱
如果是打算采用空心砌塊墻芯柱的方式來加固墻體的話,那么需要在房屋四大角、外墻轉角、樓梯間四角等地設置芯柱。芯柱材料可選用細石混凝土填入砌塊孔中,綜合醫(yī)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并在孔中插入通長鋼筋。
3.加門垛
房屋中的轉折墻體或者是丁字墻體想要加固的話,建議可以在門洞處增設寬度與墻體同厚的門垛,可以---墻身穩(wěn)定和門框的安裝。
4.設圈梁
當房屋建筑地基不夠好的時候,可以在其基礎頂面上設置圈梁;同時屋蓋處也必須設置圈梁,樓板處的話,可選擇隔層設置圈梁。這樣可以增加房屋的整體剛度和穩(wěn)定性,也能減輕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房屋會造成的破壞,抗震能力增強。
5.混凝土層加固
在房屋建筑的一、二層墻體采用兩面加鋼筋混凝土層加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采用減小板跨增加次梁且面層加厚40mm的辦法加固。
6.減層卸荷
如果在整個房屋建筑還未正式完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地基不夠好,墻體需要加固的話,那么建議可以采取減層卸荷的方法,比如:主樓由原來的七層減少為六層。
7.墻體裂縫加固
如果墻體長時間居住,產生了裂縫,那么要先找到裂縫產生的根源,然后再依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修復,常用的修復材料有悍馬透明裂縫修補膠、悍馬灌縫膠、悍馬碳纖維布等。
地基下沉的注意事項
1建筑物沉降監(jiān)測點與基點構成閉合水準測線。
2沉降監(jiān)測按一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要求實測。
3監(jiān)測儀器采用ds05 級索佳b1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視線長度嚴格控制在30m以內,古建筑設計,前后視距差<0.5m,任一測站前后視距差累積<±1.5m,視線高度(下絲讀數(shù))>;0.5m。
4在各測點上安置水準儀三腳架時,控制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
5在同一測站監(jiān)測時,不進行兩次調焦,轉動儀器的傾斜螺旋和測微鼓時,其旋轉方向均應為旋進。
6水準測量測點間的站數(shù)控制為偶數(shù)站。
7測站觀測限差,基輔分劃讀數(shù)之差不超過0.3mm,建筑設計資料集,基輔分劃所測高度之差不超過0.4mm,測站觀測誤差超限,在發(fā)現(xiàn)后立即重測,若遷站后才檢查發(fā)現(xiàn),從基點開始,重新觀測。
8水準測量的環(huán)閉合差不得超過2fmm。其中,f為環(huán)線長度0km。監(jiān)測過程中,對此嚴格執(zhí)行,一旦超限,立即重新監(jiān)測以---監(jiān)測精度。
在進行地基設計時,要考慮:
基礎底面的單位面積壓力小于地基的容許承載力。
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許變形值 。
地基無滑動的危險。
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對地基的強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設計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有時只需考慮其中的一個方面,有時則需考慮其中的兩個或三個方面。若上述要求達不到時,就要對基礎設計方案作相應的修改或進行地基處理對地基內的土層采取物理或化學的技術處理,如表面夯實、土樁擠密、振沖、預壓、化學加固和就地拌和樁等方法,以---其結構性質,達到建筑物對地基設計的要求。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巖體。作為建筑地基的土層分為巖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復合地基兩類。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處理,常見有石屑墊層、砂墊層、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