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生死之間”?別被---了!
眼看進入7月下旬,市場向有“七死八活”之說,即7月是市場淡季中的淡季,紡織業是一片凋零。但近期了解冀魯豫三大市場,發現各地存在著不少誤區,總結三點。
誤區一:棉紗單減、價跌,企業死生之間
不可否認,6月以來國內棉紗訂單仍以小、散、少為主,價格也弱勢回落,企業經營確實面臨不少挑戰。但事實上,情況如下:
、多數企業訂單維持,仍滿負荷運轉。-山東德州、濱州、濟寧等地,發現多數紡企都是機器轟鳴,企業正加班加點趕制訂單,并非蕭條停產狀態。
第二、價格弱勢,但跌幅不大。6月以來純棉紗總體弱勢,但1個月來累計下跌僅在200-300元/噸,遠沒有上游原料跌幅大,表明棉紗的抗跌性。
第三、利潤空間被壓薄?可以算一筆簡單的賬:5月下旬以來儲備棉累計下調748元/噸,批發化纖機械設備,而棉紗價格累計下調300元/噸,表明棉紗利潤空間不是縮小了而是增大了。所以我們看到棉紗雖訂單不多,但足夠企業維持生產;棉紗價跌,但原料跌得更猛。企業日子蠻滋潤,何來“死生之間”之說?不過確有少數企業日子不好過,也已就快關門歇業,化纖機械設備供應商,但并非主流。
誤區二:淡季來臨,企業慌忙放假避難
近來確實不少紡企表示,就于近期暫關閉部分生產線,或讓工人分批放假。6月30日河南某10萬錠廠家就出了輪流放假安排,但問及該企業原因,負責人表示:一是炎炎夏季來臨,給工人放假是出于避暑考慮。因夏季生產,各種安全事故多發,生產效率也不高,讓工人輪流休息是出于提高生產效率考慮。二是下游賒欠之風日盛,企業也確實不太想簽太多單,維持企業正常運轉,度過炎炎夏季,到8、9月再開足馬力生產。據了解,冀魯豫紡企每年都會在暑期關停一部分產能,給工人放假休息。今年也不例外,一些正規廠家正在安排放假時間。預計7月棉紗產能將會下降。
誤區三:年度后期或會出現原料結構性供需緊張
經濟形勢仍處低谷期,其代表的歐美經濟狀況為---,歐洲債1務危機日趨---,貨幣又在不斷貶值,影響了社會群體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觀念,---削減了大眾對紡織消費品的需求量。在國內中國紡織產品結構調整遲緩。中國一直是紡織大國,產品結構相對簡單,---普遍偏低,產能落后,競爭面窄。近年來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其原材料和勞動力低廉等低成本比中國更有優勢,低端產品的市場競爭對中國紡織工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12年,江蘇牛牌紡織機械公司的主打產品市場形勢---,總體銷售收入較去年上升約5%。凸輪開口較上年同比略有下降,下降比例為2.6%;gd50機械多臂較上年同比上升18.8%;電子多臂較上年同比下降26.3%。面對目前這種困境,江蘇牛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表示我們對行業和我們的產品充滿信心,會考慮轉行,我們將加大投入,提高自主能力,打造織機開口化特色企業。中國紡織業目前正全i面步入轉型升級期,面臨設備的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等一些問題,更需要、特色的企業,在-引導下,走向更高層次和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紡織機械行業伴隨著紡織工業迅速發展,化纖機械設備報價,成為1大的紡織機械制造國。節能、、高i效是21世紀染整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短流程以及自動化技術、無制版印花技術、低溫等離子處理等新技術和無水加工技術是未來染整機械的發展趨勢。
因此未來應廣泛采用自動化技術,傳動系統采用交流變頻多單元同步調速系統;在控制系統方面,廣泛應用可編程控制儀(plc)或工業計算機控制(ipc),參數在線監控普遍應用,提升了染整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使工藝穩定性、重現性得以大幅度提高。
雖然我國的紡機制造水平提升很快,并與國際間的差距在縮小,但國外制造商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市場份額,在中國本土化制造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并在中國建立運營機構,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提供全1方位服務方案,同時國際制造商也出現強強聯合的趨勢。
目前,我國紡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品的技術含量偏低,泉州化纖機械設備,雖然企業做得很大,但做得不強、不專、不精,生存能力及抗危機能力非常有限。中國紡機市場上國產設備的數量占到80%,但銷售額所占比例不足50%。在金融危機來臨時,紡機企業將舉步維艱。
日前,德國紡織機械制造商針對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發起的“注重能效和”的可持續性倡議及行動,“藍色能效”就是設備與工程領域可持續解決方案的國際標志,“藍色能效”理念代表經濟、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