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磨床十八世紀30年代,為了適應鐘表、自行車、縫紉機和等零件淬硬后的加工,英國、德國和美國分別研制出使用天然磨料砂輪的磨床。這些磨床是在當時現成的機床如車床、刨床等上面加裝磨頭改制而成的,它們結構簡單,剛度低,磨削時易產生振動,要求操作工人要有---的技藝才能磨出精密的工件。1876年在巴黎博覽會展出的美國布朗-夏普公司制造的外圓磨床,是具有現代磨床基本特征的機械。
磨床(grinder,grinding machine)是利用磨具對工件表面進行磨削加工的機床。 機床工作時,液壓系統的壓力應不超出規定值范圍。油溫不得超過50℃,油缸中有空氣時,應將磨頭以大行程來回走數次以排氣。檢查后再經潤滑,潤滑后進行試車,確認一切---,方可使用。裝卡工件時要注意卡正、卡緊,精密小型平面磨床,在磨削過程中工件松脫會造成工件飛出-或撞碎砂輪等---后果。
采取微量修整
為減少修整時間,好象總存在一種想選擇大些修除---的。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想法。必須選擇的修除---對砂輪進行修整。選擇太大的修除---,會產生高的切削溫度,減少修整器的使用壽命,還會將有用的砂輪層切除。結果是使修整器和砂輪兩者受損,適得其反。的修整量為經幾次修除后,既能恢復砂輪的幾何外形,又能恰好產生出---的磨削鋒刃為準則。使用單點修整工具,應以10-15o的軸心線傾斜角接觸砂輪的直徑方向。這樣將使單點修整工具在定期轉動時,產生一個削尖的作用。以多點接觸的修整工具不需要傾斜這一角度。改為用修整工具的整個端面與砂輪表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