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設計理念
1、設---活化
傳統觀念認為都市空間狹小,生活空間有限,所以城市景觀設計及研究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事實上景觀空間并非只是傳統觀念中的公園、廣場、花園等,景觀元素遠---越花草樹木的范疇。人們并沒有真正了解到景觀建筑對自然環境,乃至社會文化的意義。景觀設計及研究的目標是將實體建筑與自然資源及文化三者平衡,以完善規劃或建筑方案,使其更具可持續發展價值。
如今人們更注---活的品質和態度,對生活空間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繁忙的都市人主張健康平衡的生活,個人乃至群體的活動范圍也不再只局限于形式化的空間。整個社會對多元化景觀空間需求與日俱增,并更重視富彈性與多功能---的設計整體布局。
除配合整體性的規劃及建筑體外,理想的景觀設計需遵從三個重要原則:首先應懂得平衡自然與建筑;其次要保留區域內所珍視的景物;后應思考設計對當地人文生活的意義和重要性。遵從以上三個原則來設計附合區域人文和需求的概念主題,再從概念框架內建構不同設計元素,使設計能夠實現科學與美學的平衡。
人們透過景觀建筑獲得更豐富的生驗,從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以釋放,終實現社會生活之平衡,從而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質,綠化植物墻,支持社會健康發展,提高社會效益。
無障礙園林空間的設計原則
1無:系指園林環境中應無障礙物和危險物。這是因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條件的變化,自身的需求與現實的環境時常產生距離,隨之他們的行為與環境的聯系就發生了困難。也就是說,正常人可以使用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可能成為障礙。因此,植物墻室內,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規劃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身處地為-者著想,要以輪椅使用者和視覺殘疾者為基準,積極創造適宜的園林空間,以提高他們在園林環境中的自立能力。
2易識別性:系指園林環境的標識和提示設置。老年人由于身心機能不健全或者,或感知危險的能力差,即使感覺到了危險,有時也難以快速敏捷地避開,植物墻,或者因錯誤的判斷而產生危險。因此,缺乏空間標識性,往往會給他們帶來方位判別、預感危險上的困難,隨之帶來行為上的障礙和不安全。為此,設計上要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的手段,給予他們以重復的提示和告知。并通過空間層次和個性創造,以合理的空間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鮮明的標識示意以及悅耳的音響提示等等,來提高園林空間的導向性和識別性。
3易達性:系指園林游賞過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適性。老年人行動較遲緩,因此要求園林場所及其設施必須具有可接近性。為此,設計者要為他們積極提供參加各種活動的可能性。從規劃上---他們自入口到各園林空間之間至少有一條方便、舒適的無障礙通道及其---設施,并---他們有通過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實施的心理滿足感。
4可交往性:系指園林環境中應重視交往空間的營造及配套設施的設置。老年人愿意接近自然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后,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獨感和抑郁感,宣泄一下心中的自卑失落和急噪煩悶。因此,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上,應多創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圍合空間、坐憩空間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和健身等活動,盡可能滿足他們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而對空間環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景觀設計者對植物材料的運用,首先應該把握其作為景觀素材的生命特征,即一切藝術的含義都在活的變化中展現,而且,只有當植物以飽滿的活力呈現在人們面前,再加以藝術設計之后,才算得上的藝術作品。
而如何---植物的生命活力以及所需景觀的形式,我們綠動園林---認為關鍵在于如何掌握植物與其生存環境的協調關系,溫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氣等環境因子制約著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也就是制約著景觀的形成。所以一個的景觀---的認識與考慮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