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食用菌生產成本,提益,近年來,河北省魏縣、廣平縣試驗了“一棚三茬”食用菌栽培模式,取得成功,經濟效益相當-。不僅如此,這種模式能夠資源再利用,杏鮑菇空氣能烘干機,減少浪費和污染,具有-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將這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及效益簡介如下:
茬:平菇、姬菇或白靈菇
以姬菇為例:7月中旬至8月底完成制種,9月上旬即可接種栽培,10月初出菇,采菇期可延續到第二年的3月底,其間共出四潮菇。一個200平方米的普通菇棚,可投料1萬公斤,產鮮菇1.25萬公斤左右,每公斤按1.8元計算,產值達2.2萬元左右,除去7000元料錢,毛收入1.5萬元。
第二茬:雞腿菇
8月至10月底完成制種。保存至第二年4月份。4月上旬,待上茬平菇或姬菇采收完后,將廢料運至棚外暴曬2-3天,粉碎,然后把廢料與新料按4:6的比例混合,裝袋接種。200平方米的菇棚可利用茬廢料1400公斤,節約開支1400元。發菌約需一個月時間。5月上旬菌絲發好后即可脫袋、覆土。5月中下旬開始采菇,6月底結束。其間可出三潮菇,200平方米的菇棚可覆料3500公斤,產鮮菇3000公斤,每公斤按3.4元計算,產值達1萬元以上,除去3000元料錢,毛收入7000元。
第三茬:草菇
4月初至5月底完成制種,7月初開始種植草菇。原料可采用60%的麥秸加40%的菌糠,摻入適量的過磷酸鈣。200平方米菇棚可利用第二茬廢料1250公斤,節約開支1200元。原料配好后,鋪于棚內畦間,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然后接種。約10天后出菇,本茬可收2潮菇。一般每平方米可出菇6-7.5公斤,每公斤按4元計算,200平方米產值達5000元左右。
三茬總計可產鮮菇1.65萬公斤,總產值可達3.7萬元,除去建設200平方米菇棚投資1000元,用料投資1萬元后,全年可實現毛收入2.6萬元。
4、回軟
羊肚菌烘干完成后,不要急于馬上裝袋,杏鮑菇烘干機,可在空氣中靜置10-20分鐘,使其表面稍微回軟,否則干硬的羊肚菌在裝袋過程中發生脆斷而被損壞。
5、貯藏
羊肚菌烘干后,如果-善貯藏,很容易反潮。-是在雨季氣溫高、濕度大時更易引起霉變及蟲蛀。所以羊肚菌干燥后,要迅速分等級裝入塑料袋中,或按客戶要求裝入禮品包裝袋后進行裝箱。為了防止潮氣侵
入,可在塑料袋中放入一小包無機-,以免羊肚菌體內的糖分滲出而變色,烘干機烘杏鮑菇,同時防止麥蛾等產卵和孵化。
羊肚菌出菇期的注意事項
溫度控制。羊肚菌子實體在10℃至18℃內均能生長,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至15℃,溫度低于10℃或者高于18℃時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放緩。在平棚內生長的羊肚菌子實體由于空氣流通好,出土較快。
光線很重要。光線對子實體的形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子實體的發育階段,杏鮑菇切片自動烘干機,光線起到重要作用,子實體生長發育期間,適度的散射光是生產羊肚菌必不可少的條件,羊肝菌子實體有向光性,往往是朝光線方向彎曲生長。
散射光的強弱對子實體的色澤也有一定影響,光線比較強顏色就比較深,光線弱則顏色淺,出菇期將光照控制在三分陽七分陰為適宜。
出菇階段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控制在50%-70%,這樣羊肚菌才能順利生長。除了土壤濕℃外,菇棚內也要保持濕潤的環境,空氣相對濕℃在85%-90%時對出菇有利。
拱棚種植羊肚菌還要注意通風,羊肚菌是好氧-,足夠的氧氣是-羊肚菌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同時空氣中-濃度不高于0.3%,所以出菇期期間要在早晨,傍晚或陰天時適當打開一部分遮陰網,給拱棚內的羊肚菌子實體-風,保持空氣新鮮。
羊肚菌可以和雜草共生,日常可以不做鋤草工作,原因是鋤草難度較大,容易傷害到土里的菌絲,影響其生長。第二因為雜草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起到遮陰的作用,松土和鋤草一樣可能會破壞羊肚菌的菌絲,影響出菇。
當羊肚菌子實體的菌蓋表面充分伸展,顯現出羊肚狀凹坑的時候就可以采收了,不過羊肚菌子實體有的單生,有的同生,而且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要隨長隨采,-新鮮,在采收的同時,由于有許多子實體萌發或出土生長,要小心不要碰傷正在生長的子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