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鍍層的防霉試驗?
對于產品的防腐蝕和防潮濕試驗,由于應用的頻率較高,一般都能按標準的要求做到。而防霉試驗由于試驗條件不統一,造成評定生霉等級有差異。
因為電子設備及其材料對試驗條件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控制在不同的溫度、濕度、風速,設備雖然是同一種材料,但做出的結果往往不一樣。
目前國際電工、美國、日本、印度、波蘭、法國、德國、英國、匈牙利、---的標準中多數采用溫度為28~30℃,濕度為9%~100%,風速為無風或微量通風,掛半光鍍鎳添加劑廠家地址,有的每隔7天開門換氣一定時間,試驗周期為28~30天,而美國試驗的組合件及零部件而設計的熱帶氣候室試驗方法中,規定白天溫度為30℃±1℃,掛半光鍍鎳添加劑,夜間21℃±1℃,試驗周期為90天。
而國內的標準中,一般采用溫度為28~30℃,濕度為95%~100%,風速大于0.5m/s或小于0.2m/s,有的標準要求無風。試驗周期14天或28天,所以目前國內標準也未完全統一,只能根據各行業的標準和產品使用技術條件要求去做,這樣自然造成評定生霉等級有差異。
怎樣測定深鍍能力?
深鍍能力也叫覆蓋能力,我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管形內孔法。
這種方法是取一根孔徑為10mm、長度為100mm的紫銅管,置于裝有待測鍍液的長方形試驗槽中,讓管孔兩端與槽內兩端的陽極相距50mm,通電電鍍一定時間后,取出清洗干凈并干燥后,沿中軸線剖開,測量鍍層鍍進管內的---,按下式計算深鍍能力
深鍍能力=鍍進---(mm)/管子長度(mm)×100%
由于管長通常都是取100mm,因此,所鍍進的---也就是所得的百分數值,如鍍進15mm,也就是有15%的深鍍能力。也有人主張將兩端的鍍進---相加來計算,這時的值會增加1倍左右(因為有時兩邊的---并不總相等)。
當零件位于圖中“○”表內零件位置時,掛半光鍍鎳添加劑供應,滾筒外遷移至此的主金屬離子受阻而大量---,從而增大了滾筒內壁孔眼部位鍍層的瞬時電流密度,增加了該部位鍍層燒焦產生“滾筒眼子印”的風險。受此---,給定的平均電流密度不易提高,即電流不易給大,則鍍層沉積速度難以加快。
而使用透水性好的滾筒后,“○”表內零件孔眼處主金屬離子---程度減輕,該部位鍍層的瞬時電流密度減小,則鍍層燒焦產生“滾筒眼子印”的風險降低。此時擺脫或減小了瞬時電流密度的---或束縛,便應盡可能地使用大電流,以盡可能地加快鍍層沉積速度。鍍速快,而對于---鐵硼來講,鍍速快在底鍍時能夠盡可能地阻止零件表面氧化而提高鍍層結合力。
相對于、二代滾筒圓孔滾筒和方孔滾筒,掛半光鍍鎳添加劑廠家銷售,透水性的第三代網孔滾筒目前已在---鐵硼及其他電子產品滾鍍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但是,生產中發現很多網孔滾筒和普通滾筒使用電流相同或相當的現象。網孔滾筒相對于普通滾筒不使用的電流,不盡可能地加快鍍速,使用網孔滾筒的意義還剩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