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車輪組直徑
起重機行車車輪的踏面表面應淬火,且有足夠的淬硬-。其失效方式通常是在一定的運行次數后由于接觸應力引起的疲勞點蝕和磨損。僅經調質未淬硬的行車輪踏面往往導致塑性變形或急劇磨損,故只能用于輪壓不大且工作不頻繁的場合。表面雖淬硬但淬硬-不足的行車輪往往會引起踏面的破碎、剝落,則更不可取。
為提高行車車輪組的承載能力,行車輪的材料應有足夠的強度,但比鋼軌略低些。為提高其淬透性和綜合性能,常用中碳鍛鋼或中碳合金鑄鋼,未經表面淬硬前的抗拉強度一般應 ○b***600n/mm2 。
行車車輪的直徑應采用r10系列中的優先數值,如250、315、400、500、630、800、1000和1250,常用范圍為400-1000.為了選擇的方便,在630-1000之間插入r20系列的710和900兩個規格,但應優先采用r10系列中的數值。
行車車輪踏面損傷原因
1、踏面磨耗
1、線路養護條件差
2、輪軌外形及材質匹配不合理
3、轉向架技術狀態---
4、牽引裝載定數過大
5、車輪在軌道上長期滾動
2、踏面擦傷
踏面擦傷的形式與軸重、車速、制動力及軌面干濕狀況有關。
3、踏面剝離
行車輪在鋼軌上滑行形成踏面擦傷,踏面與鋼軌-摩擦產生高溫,冷卻后,擦傷處表層金屬硬脆,易造成踏面上金屬小塊脫落或呈片狀翹起,形成踏面剝離。
起重機主動車輪組主要包括車輪、軸、軸承等零部件,是起重機大車運行的動力部件。由于主動車輪組成的故障還是比較常見的,主要包括大車運行時橋架歪斜,車輪啃軌等故障。由于起重機大輪故障時,拆裝需要高空作業,起重機車輪組,操作不變,操作不變,而且空間一般較狹窄,故障時由于軸系零件的損壞,造成拆卸困難,常常破壞性拆卸,零件測繪困難,車輪組,給修理帶來難度。起重機主動車輪的結構形式是比較典型的輪系零件,通過電機、齒輪、聯軸器等傳動件帶動車輪軸轉動,雙邊車輪組,從而帶動主動車輪轉動,實現起重機大車的進行。
起重機的重要技術參數是運行機構的車輪水平偏斜值,偏斜值的超差會造成啃軌,這樣就會增大運行的阻力,產生振動和噪音,劇了軌道和車輪的磨損,從而大大的降低了起重機的使用壽命,所以各類起重機制造技術條件都要對車輪水平偏斜規定允許的數值。
起重機的制動裝置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驅動裝置未動作時,制動臂上的瓦塊在主彈簧張力的作用下,緊緊地抱住制動輪,生產起重機車輪組,機構處于停止狀態。驅動裝置動作時產生的推動力推動拉桿,并使主彈簧被壓縮,同時使左、右制動臂張開,使左、右制動瓦塊與制動輪分離,制動輪被釋放。當驅動裝置失去動力后,主彈簧復位的同時帶動左、右制動臂及制動瓦塊壓向制動輪,從而使機構的制動輪連同軸一起停止運行,達到制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