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經濟環境仍是影響中國鋼鐵業改革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國際市場態勢,中國鋼鐵業在產能、布局、技術等各個領域實現了新突破。
一,嚴格控制鋼鐵產能的增量,提升既有存量的與水平。在對鋼鐵業自身產能實施嚴格控制的同時,各行業間的協同調整也有效地促進了中國鋼鐵業的轉型升級。2018年---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8年將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二,重新規劃并構建中國鋼鐵業的合理布局。東西部經濟的結構性差異也決定了中國鋼鐵業東西分布的非均衡格局,隨著中-部經濟條件發生-性改變,中國鋼鐵業逐步迎來轉型發展的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國鋼鐵業的產能分布呈現出“東強西弱”的-格局。但憑借“---”倡議帶來的發展-,中國將“-建設六大經濟合作走廊和若干海上重要戰略節點”。鑒于此,未來中國鋼鐵業的產能布局應更為偏重“---”所涉及的主要地區及交通沿線,同時結合考慮鐵礦石、煤炭等與鋼鐵生產直接關聯的資源分布等因素,借助特有的地理優勢和便利的運輸條件,為我國西部地區的鋼鐵業發展創造一定的新競爭優勢。此外,產能重新布局并不意味著單純地淘汰落后產能,更不能阻礙鋼鐵業的正常發展,而需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茂名鋁錳鐵合金,做好鋼鐵產能在地理空間上的重新布局,實現產能與技術、市場等要素的組合。
“綠色鋼鐵強國夢”已經成為中冶集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當前,在全國建設類行業中,只有中冶集團具備以系統集成技術為-、以科技-為命脈的-轉型升級的能力,由此能帶來適應乃至-新常態的-發展潛力。
中冶集團在冶金建設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在全球范圍內獨具特色:在智能原料技術領域,中冶具有很強的原料場綜合技術能力和業績經驗競爭力,近10年承擔了170余項次、近5億噸產能配套原料場工程,占全球同期新建項目的70%以上,包括一系列國際大型和-型原料工程。在原料技術系統研發領域,中冶形成涵蓋原料儲存工藝、關鍵設備、智能化控制的技術群,成為原料處理領域入選原部科技名錄的重點推廣應用技術;推出具有-性的新一代智能化原料技術,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出-的經濟價值和環境效益。在焦化領域,中冶擁有的大容積焦爐及與其配套的大型焦爐煤氣凈化技術,鋁錳鐵合金廠家,取得了-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2016年中冶焦耐“一種干熄爐供氣裝置”榮獲中國金獎。在燒結球團領域,中冶擁有全行業-的新一代燒結礦冷卻機,2015年中冶長天-節能冶金裝備———“一種環冷機臺車”榮獲中國金獎。在煉鐵領域,中冶-性出了高爐效率評價技術,成功研發制造出了被國外壟斷的關鍵-裝備。在熱軋領域,中冶擁有10余項國際的-,實現了長材產品的全覆蓋裝備技術,開坯軋機、短應力軋機等裝備國際。在冷軋領域,中冶開發了經濟型冷軋取向硅鋼工藝和裝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