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對電鑄零件的外表粗糙度沒有要求,關于屢次使用的芯模,其外表粗糙度r。值也不該大于0.8μm,才干順暢脫模。
芯模的端頭應有5mm以上的余量,以便電鑄后將端頭的結瘤、毛刺等---電鑄層切去。 零件電鑄結束后,依據產品的要求,通常要求進行如下處理。
機加工除了薄電鑄層外,旋鈕按鍵類電鑄模件,電鑄層的外外表通常都比較粗糙,兩頭和棱邊、銳角處有結瘤和樹枝狀結晶,因而需按零件圖樣的要求進行-的機加工。
材料、工件尺度、整體穩定性、懸伸尺度、外表要求和可用功率即是與加工有關的要素。與刀具有關的要素包含足夠的每齒進給量、至少同時有兩個齒在切削以及刀具的切屑容量
刀的齒距是刀片切削刃上的點到下一個切削刃上同一個點的間隔。銑刀分為疏、密和超密齒距銑刀,大部分可樂滿銑刀都有這 3 個選項,見模具制造樣本 c-1102:1。
應依據電鑄零件的形狀、尺度精度與外表粗糙度、生產量等因素來規劃芯模。規劃時應留意如下:
關于屢次使用的芯模應有1~300的錐度,以便于脫模。如電鑄的零件不允許有錐度,則應選用與電鑄金屬膨脹系數相差大的資料制作芯模,電鑄后用加熱或冷凍的辦法進行脫模。如電鑄零件精度需求低時,可選用在芯模外表鍍(涂)覆一層易熔金屬或蠟制劑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