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出路在于機械化”,施肥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未來出路也在于機械化。相對于發達,我國施肥機械化處于起步階段,施肥機械化尤其落后于栽培、植保、收割等其他環節,成為制約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一道門檻。
現農戶-大戶施肥存在工作量大、時間緊、效率低和人工工資-問題,雖市面零星出現些施肥機械,但較為粗放,且缺少配套當地農藝措施,難以在實踐中推廣運用。針對上述問題,金壇區土肥站、農機科與南農學工學院開展合作,在以往引進有機肥施用機械上,重點篩選引進-適用的化肥施用機械,配套相應農藝措施,終實現了稻麥全程機械化-施肥,取得了-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1威氏圓盤撒肥機,適用顆粒狀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果園施肥機,作業效率40-50畝/小時。
2南京機械化研究所研制的粉狀撒肥機,適用于粉狀有機肥,作業效率40-50畝/小時。
3佐佐木擺撥式撒肥機,適用于顆粒狀化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作業效率40-50畝/小時。
4背負式撒肥機,一機多用植保、施肥、播種,基肥、追肥均可,適用于顆粒狀化肥,作業效率8-10畝/小時。
5插秧施肥一體機,插秧施肥同步完成,適用于顆粒狀化肥。
6植保撒肥機,一機多用植保、施肥,適用于顆粒狀化肥或葉面肥,作業效率30-50畝/小時。
7小麥四位六位一體機,適用于顆粒狀化肥,作業效率5-8畝/小時。
青海---訊 近日,由海西州農機推廣站與德令哈市尕海鎮安詳枸杞種植合作社共同研制的小型枸杞顆粒施肥機在尕海枸杞種植基地亮相,該機經過三年時間反復試驗和改進,在300余畝枸杞林施肥---,效果-。該機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速度快,施肥等特點。用小型手扶拖拉機牽引,2個人操作,每小時施肥4——5畝,可以-開溝、施肥、覆土,果園施肥機操作視頻,省工省力,快速便捷的完成作業,可節省人工20人,還降低了資金投入等生產成本,提高了枸杞施肥工作效率。
為了使盡快生產推廣使用,海西州農牧局,州科技局,專門對該施肥機召開現場會,試驗-演示后對該機型的、安全、、節約于一體的性能進行了鑒定,目前這臺枸杞施肥機正在測試改進中,改進后將產品大量生產推廣投入使用。為減輕枸杞林長期依靠人工施肥,勞動強度大,資金投入多的難題及填補枸杞林沒有施肥機械的空白。
山東濰坊昌樂縣局(分公司)---生產-工作小記
為切實提升---,今年以來,濰坊昌樂縣局分公司大力實施---生產精益管理,把降氮增密、井窖式移栽等技術落實作為工作重點,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果園施肥機圖片,煙區呈現出許多可喜變化。不久前,筆者走進昌樂煙區,一項項-舉措-。
起壟施肥機,肥料入地有保障
“今年多虧了這臺改造的起壟機,否則這么多肥料我還真不知道怎么施到地里去。”4月1日一大早,喬官鎮趙家淳于村煙農趙可進開著一臺起壟施肥機,高興地對筆者說。
一旁的昌樂縣局分公司農藝師孟凡武告訴筆者,為做好土壤改良工作,果園施肥機,---土壤營養結構,今年昌樂縣局分公司為部分地塊每畝增施了100公斤的低成本有機肥。煙技員在幫助煙農制訂施肥方案時,將100公斤有機肥加到了施肥指導單里。隨著3月份起壟施肥工作的陸續展開,大家發現了一個問題——由于臨時增施肥料,起壟施肥的機器不配套,下肥量比較少,100公斤的肥料并不像起初設想的那樣順利施入煙壟中。
這可怎么辦?必須從改造起壟機入手。昌樂縣局分公司依托石家河合作社機械維修中心,立即著手對起壟機械進行改造。有些技術問題解決不了,他們便請機械廠工作人員幫忙。經過連續幾個晝夜的攻關,大劑量的肥料施不到地里的問題終于得到解決——通過拖拉機牽引作動力,變速軸帶動減速機作業,減速機勻速帶動下肥軸作業,有效控制了施肥量。之后,在昌樂縣局分公司的幫助下,石家河合作社將自有的30余臺普通起壟施肥機全部改造成了起壟施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