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設計要點
一)判斷結構是否適合用鋼結構
鋼結構通常用于高層、大跨度、體型復雜、荷載或吊車起重量大、有較大振動、高溫車間、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動或經常裝拆的結構。直觀的說:大廈、體育館、歌劇院、大橋、電視塔、倉棚、工廠、住宅和臨時建筑等。這是和鋼結構自身的特點相一致的。
二結構選型與結構布置
此處僅簡單介紹。 詳請參考相關書籍。由于結構選型涉及廣泛,做結構選型及布置應該在經驗豐富的---指導下進行。
在鋼結構設計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被強調的是“概念設計”,它在結構選型與布置階段尤其重要。對一些難以作出-或規范未規定的問題,輕型鋼構工程,可依據從整體結構體系與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破壞機理、震害、試驗現象和工程經驗所獲得的設計思想,從全局的角度來確定控制結構的布置及細部措施。運用概念設計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進行構思、比較與選擇。所得結構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確,并可避免結構分析階段不-的繁瑣運算。同時,它也是判斷計算機內力分析輸出數據-與否的主要依據。無論結構軟件如何-,扎實的結構概念和力學分析,及-的手算能力,才是-的素質。
我國鋼結構行業是典型的基礎設施和投資拉動型產業。今天鋼結構行業的成就與,輕型鋼構和重型鋼構,大多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的奮力奔跑中贏得的。
如今,更多人開始明白,今天我國鋼結構行業倘若用“奔跑”這個老方法來完成淘汰落后產能、技術自主-以及產業整合升級是行不通了。要找的是一條出路——一條擺脫鋼結構產業產能過剩的出路,一條以新技術集成為先鋒動力的出路,一條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的出路。談到出路,有人片面地將之理解為中國鋼結構、玻璃產業的“華容道”,亦有人偏激地將之理解為鋼結構行業-市營模式的一場“獨立鉆石”游戲。
在今天氣候危機與產能過剩警示的時代背景中,中國鋼結構行業-的自主-是在共融與共生的主題中進行。也就是說,首先需要變革的是思維與觀念,輕型鋼構房,把視野投向更為廣闊的領域……在首屆中國鋼結構自主-論中,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管理集成、綠色設計、金融變革、機制-等方方面面的新角色,矗立在中國鋼結構行業人的眼前。
重筑中國鋼結構行業新秩序-開始,籌措助力之時,我國鋼結構行業已經開始向技術集成創-邁進,必將開啟的“綠色十年”。
規范和技術文件都并沒有重鋼一說,為區別輕型房屋鋼結構,也許稱一般鋼結構為“普鋼”更合適。因為普通鋼結構的范圍很廣,可以包含各種鋼結構,句容輕型鋼構,不管荷載大小,甚至包括輕型鋼結構的許多內容,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程只是針對其“輕”的特點而規定了一些更具體的內容,而且范圍只局限在單層門式剛架。輕鋼也是一個比較含糊的名詞,一般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現行《鋼結構設計規范》gbj 17-88中第十一章“圓鋼、小角鋼的輕型鋼結構”,是指用圓鋼和小于l45*4和l56*36*4的角鋼制作的輕型鋼結構由此可見,輕鋼與重鋼之分不在結構本身的輕重,而在所承受的圍護材料的輕重,而在結構設計概念上還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