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的超負荷特性:可控硅的損壞稱為擊穿。在正常的水冷條件下,北京中頻熔煉爐,電流超負荷能力可達110%以上;無電壓超負荷能力,中頻熔煉爐設備,就是說,硅在超壓情況下,是肯定損壞的。再考慮到浪涌電壓,廠家在制造設備時,往往都按工作電壓的3-4倍值來選擇硅元件。
可控硅的出廠測試溫度是100℃結溫,一般情況下,電柜循環水溫保持在45℃以下就能---它的正常工作。手持式紅外線測溫儀非常有用,350℃的測溫儀才幾百元,不太貴。用它來測量正在工作電源的可控硅溫度及散熱器溫度,可及時發現異常點,處理故障。
為了防止淬火開裂, 進行多次回火的高合金淬火件,每次回火后必須冷卻到室溫方能入爐進行下一次回火,而不能帶溫進行下一次回火。因為采用多次回火目的之一就是使淬火組織內更多的殘余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而高合金鋼殘余奧氏體向馬氏體的轉變完全遵循過冷奧氏體的轉變特性,是在回火冷卻的過程中進行的,若每次回火不冷卻到室溫,而是帶溫進行下一次回火,則抑制了殘余奧氏體向馬氏體的轉變,增加了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終達不到多次回火的目的。對于高合金鋼,高速鋼,千萬不要為了加快生產速度而在回火時采用油冷,中頻熔煉爐價格,否則非常容易在冷卻的過程中發生開裂,原因即是殘余奧氏體在因火冷卻時轉變為馬氏體引起體積膨脹。例如5crnimo鋼制造的中型鍛模奧氏體化后,先在空氣中預冷至750~780℃,再淬入油中油溫不得高于70℃;為了避免淬裂,必須進行淺冷淬火一一鍛模淬冷至150~200℃出油并立即送入回火爐回火。
工頻感應爐向大容量發展已基本休止,中頻感應爐的發展則令人矚目。例如,國內有個離心球墨鑄鐵管出產廠家,就是采用了10 t中頻感應爐與高爐雙聯工藝,中頻熔煉爐型號,對鐵液進行升溫順調整成分,將貯存的高爐鐵液從1300℃升溫到1520℃,大約需要27 min。一旦熔煉爐預備澆注,通過功率分配器調節會將熔化功率---降低到保溫水平;此時另1臺爐子則在重新裝冷料后提升功率進行熔煉。此熔煉工藝為雙電源供電,交替熔煉、出料,又稱短流程澆筑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