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
氣態制冷工質(如氟利昂)經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后進入冷凝器,與水(空氣)進行等壓熱交換,變成低溫高壓液態。液態工質經干燥過濾器去除水份、雜質,進入膨脹閥節流減壓,中央空調大金,成為低溫低壓液態工質,在蒸發器內汽化。液體汽化過程要吸收汽化潛熱,而且液體壓力不同,其飽和溫度(沸點)也不同,壓力越低,飽和溫度越低。例如,1kg的水,在壓力為0.00087mpa,飽和溫度為5℃,汽化時需要吸收2488.7kj熱量;1kg的氨,在1個標準---壓力(0.10133mpa)下,汽化時需要吸收1369.59kj熱量,溫度可抵達-33.33℃。因此,只要創造一定的低壓條件,就可以利用液體的汽化獲取所要求的低溫。依此原理,汽化過程吸取冷凍水的熱量,使冷凍水溫度降低(一般降為7℃)。制冷工質在蒸發器內吸取熱量,溫度升高變成過熱蒸氣,進入壓縮機重復循環過程。蒸氣壓縮式制冷系統主要分為水冷式和風冷式。
壓縮機
制冷壓縮機是蒸氣壓縮式制冷裝置的一個重要設備。制冷壓縮機的形式很多,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容積式制冷壓縮機和離心式制冷壓縮機。常用的壓縮機主要有活塞式壓縮機、渦旋式、螺桿式以及離心式壓縮機。
容積式制冷壓縮機是靠改變工作腔的容積,將周期性吸入的定量氣體壓縮。常用的容積式制冷壓縮機有往---塞式制冷壓縮機和回轉式制冷壓縮機。
離心式制冷壓縮機是靠離心力的作用,連續地將所吸入的氣體壓縮。這種壓縮機的轉數高,制冷能力大。國外空調用氟利昂離心式制冷壓縮機的單機制冷量---30000kw。
吸收式制冷
吸收式制冷是液體汽化的一種形式,它和蒸氣壓縮式制冷一樣,工程用中央空調,是利用液態制冷劑在低溫低壓下汽化以達到制冷的目的。所不同的是:蒸氣壓縮式制冷是靠消耗機械功(或電能)使熱量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轉移,而吸收式制冷則是靠消耗熱能來完成這種非自發過程的。
制冷原理
圖2.4表示出吸收式制冷機主要由四個交換設備組成,即發生器、冷凝器、蒸發器和吸收器,它們組成兩個循環環路:制冷劑循環與吸收劑循環。左半部是制冷劑循環,屬逆循環,由冷凝器、節流裝置和蒸發器組成。高壓氣態制冷劑在冷凝器中向冷卻介質放熱被凝結為液態后,經節流裝置減壓降溫進入蒸發器;在蒸發器內,該液體被汽化為低壓氣態,同時吸取被冷卻介質的熱量產生制冷。這些過程與蒸氣壓縮式制冷完全相同。右半部為吸收劑循環(圖中的點畫線部分),屬正循環,主要由吸收器、發生器和溶液泵組成,相當于蒸氣壓縮式制冷的壓縮機。在吸收器中,用液態吸收劑不斷吸收蒸發器產生的低壓氣態制冷劑,以達到維持蒸發器內低壓的目的;吸收劑吸收制冷劑蒸氣而形成的制冷劑-吸收劑溶液,經溶液泵升壓后進入發生器;在發生器中該溶液被加熱、沸騰,中央空調,其中沸點低的制冷劑汽化形成高壓氣態制冷劑,進入冷凝器液化,而剩下的吸收劑溶液則返回吸收器再次吸收低壓氣態制冷劑。
吸收劑
吸收式制冷機中的吸收劑通常并不是單一物質,而是以二元溶液的形式參與循環的,吸收劑溶液與制冷劑-吸收劑溶液的區別只在于前者所含沸點較低的制冷劑量比后者少,或者說前者所含制冷劑的濃度比后者低。二元溶液通常有嗅化鋰水溶液、---溶液等。
中央空調管道位置——中央空調布局
1、防止漏水
管路需要全程保溫,管件、閥件以及與管路接觸的金屬配件都要包裹起來,以防冷凝水滴漏;管路材料一般選用ppr管、pvcu管或鋁塑復合管,可以---50年不損壞;全部的冷凝水集中或就近隱蔽排放。
2、管路走線
水平段要有5%左右的坡度,固定牢靠,不能有撓彎現象,立管應該垂直,全部的冷凝出水管在固定前要有---的隔熱保溫措施,防止夏季使用時有凝露滴水現象。
中央空調外機放在哪——中央空調布局
1、美觀與方便
中央空調外機的位置要講究通風散熱---,便于檢修維護,同時位置要盡量隱蔽,避免影響房子外觀和噪音影響室內。
2、安全穩定
室外機應盡可能離室內機較近,且通風---,利于室外機散熱,要避免安裝在有可燃性氣體易泄漏的場所。同時縮短冷媒管距離,大型中央空調,并盡量低于室內機。
3、保持通風
為了讓室外機交換器熱交換器有一個---的換熱條件,進排風要通暢,避免有回流現象,室外機的前后左右應留有一定的空間,室外機靠墻一側應留有20厘米以上的間隙。并且,選擇排出熱風及運轉噪聲應盡量不影響鄰居生活的地方空間。
4、避免直曬與揚塵、
避免陽光直曬.如有---配上遮陽板,但不能妨礙空氣的流通。盡量不要安裝在路邊等易積塵埃、淋泥水的場所,不能妨礙交通和---行走。
5、基座選擇
盡可能落地安裝,或者安裝在不會產生噪音的緊固臺上,基座下應設置橡膠減振器,或者設置厚度在1公分以內的條狀膠皮,以保持室外機的運轉穩定,在街面離地安裝時,必須使機組的---部離地面250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