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側深施肥,插秧后秧苗對氮素的吸收率較高、長勢好、增產增收。
2. 側深施肥,對環境的保護。
3. 側深施肥,肥料減少、人工費降低、增加收益。
4. 報警系統,料箱肥料耗盡時或者下肥口堵塞時,報警系統將自動啟動,以便用戶及時處理。
伴隨著水稻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自走式開溝施肥機,水稻插秧機已經遍及大江南北。尤其是盛產-大米的東北糧倉,日本久保田、景觀插秧機占有-市場份額。國產插秧機則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地區。進口日本插秧機都配套有以-施肥為目的的水稻側深施肥機。這種配套機具的功能在于,在插秧機完成插秧作業的同時,依農藝要求將肥料直接施于秧棵旁距離4.5厘米、-5厘米,云南施肥機,達到“靶向”-施肥、減小環境污染和降低農資成本多重目的。
1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減少勞動成本
人工施肥是一種較為原始的施肥方式,工作效率低,履帶式除草施肥機,勞動成本高。以500畝蘋果園施肥為例,旋耕施肥機,每人每天施肥僅1.0-1.5畝,需要350-500個人工;而采用開溝施肥機施肥,每人每天可達40-60畝,僅需要8-12個人工,大大提高作業效率,減少勞動成本。
2開溝-深,利于根系吸收及向下生長
人工開溝施肥較淺,容易導致肥料流失、根系上浮。根據研究發現,根系越淺,其抗倒伏能力及抗病害能力越弱。開溝施肥機開溝-可達30cm以下,不僅-大部分吸收根充分接觸肥料,而且-根系向下健康生長。
3施肥均勻性好,施肥更精
人工施肥存在均勻性差,施肥量變化大等問題,而開溝施肥機施肥能夠根據作業速度調節施肥量,-施肥精,均勻性-。
4對根系進行修剪,-生根,增加吸收養分能力
資料顯示,樹體衰老一般先從根系開始,根系修剪有著和地上枝條修剪同樣重要的意義。開溝施肥機可對根系進行合理修剪,輕松切斷老根,促進斷口生根,使老根變新根,一條根變成多條根,吸收養分的能力增強。
一:前簾的主管道可以用無紡布覆蓋
一般大棚內安裝的節水灌溉設備的主管道位于棚的前臉處,此處農事操作較少,只要把壓力調整好交易后基本不用再動。不過到了夏季需要對主管道進行相應的防護。主管道雖然質地較硬,但不能置于高溫強光下暴曬,建議用無紡布將管道覆蓋起來,避免強光直射。
大棚內有智能施肥機的用戶,在燜棚之前需要將其拆除并存放于陰涼干燥處,避免高溫強光暴曬造成零部件老化。
二:發現破損管道及時剔除
節水灌溉的管道使用幾年之后,會陸續出現一些破損,在每次將管道收起存放的時候,要細心觀察是否存在破損和堵塞的情況,如果有要及時剔除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