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漿加固法
a、適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
b、分滲透注漿、劈裂注漿和壓密注漿
c、滲透注漿:漿液將土中的自由水和氣體排擠出去,通過充填裂隙或空隙,膠結周圍土體,形成較密實的固化體,從而提高土層的抗壓強度和抗滲性。滲透注漿不會引起土體體積大的變化。當地層為砂層、卵石層、碎石土等第四系地層(滲透系數大于10-4cm/s)時,宜采用滲透注漿方式。
劈裂注漿:漿液在較高的壓力下1,注入到孔隙率較小的地層中。漿液在高壓力作用下,沿地層的結構面產生劈裂流動,在地層中形成脈、網狀分布。不規則的脈、網狀固結物和由于漿液壓力而擠密的土體構成復合地層,從而具備一定的承載能力和止水能力。當地層為粘性土地層、埋深較大、滲透系數較小(小于10-5cm/s) 時,宜采用劈裂注漿方式。
壓密注漿:采用有一定稠度或速凝型的漿液,通過壓力對土體產生壓密效應,從而---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能,其固結體在土體中一般呈似球體或塊體狀分布。
d、注漿孔間距1.0-2.0m,劈裂注漿的壓力在沙土中,宜為0.2-0.5mpa;粘土,宜0.2-0.3mpa。對壓密注漿,當采用水泥砂漿漿液時,塌落度宜為25-75mm,壓力1-7mpa;塌落度小取上限值。
混凝土套加固法一般用于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礎支承力不足而產生裂縫時的地基基礎加固,在實施混凝土套法加固方法時需注意在澆筑混凝土前,基礎加固公司找,應將既有基礎鑿毛和清理干凈表面,并將碎石或砂礫鋪在原有地基上,厚度為15cm左右。澆筑的混凝土中要摻微膨脹1劑且混凝土強度不能低于c30。
建筑加固公司在擬定地基基礎加固處理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地基與上部結構共同工作的原則,從地基處理、建筑、結構設計和施工方面都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綜合治理,絕1不能單純地對地基基礎進行加固處理。否則,不但會增加工程費用,反而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其具體的措施有:改變建筑形體,簡化建筑平面;調整荷載差異;合理設置沉降縫;采用輕型結構、柔性結構;加強房屋的整體剛度,如采用橫墻承重方案或增加橫墻,增設圈梁,減小房屋的長高比,采用筏式基礎、筏片基礎、箱形基礎等;對基礎進行移軸處理,當偏心荷載較大時,可使基礎軸線偏離柱的軸線;施工中正確安排施工順序和施工進度,如對相鄰的建筑,應先施工重、高即荷載重、高度力的建筑,后施工輕、低即荷載輕、高度刁今的建筑;對軟土地基則應放慢施工速度,以便使地基能排水固結,提高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