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的發展經歷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3個層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中輸送物資裝備所發展出來的儲運模式和技術。在戰后這些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界,零擔專線,并-地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為企業贏得更多客戶。當時的物流管理主要針對企業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產出來后,如何快速而地經過配送中心把產品送達客戶,并盡可能維持的庫存量。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那時叫做實物配送管理協會,而加拿大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協會則叫做加拿大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在這個初級階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數量的成品生產出來后,被動地去迎合客戶需求,將產品運到客戶的地點,廈門到東營零擔,并在運輸的領域內去實現資源優化使用,合理設置各配送中心的庫存量。準確地說,這個階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現,有的只是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和庫存管理。物流經理的職位當時也不存在,有的只是運輸經理或倉庫經理。
物流設備門類全,型號規格多,品種復雜。一般以設備所完成的物流設備物流作業為標準,把設備分為:包裝設備物流包裝設備是指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裝過程的機器設備。包裝設備是使產品包裝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的--。主要包括填充設備、罐裝設備、封口設備、裹包設備、貼標設備、清洗設備、干燥設備、殺菌設備等。倉儲設備主要包括貨架、堆垛機、室內搬運車、出入境輸送設備、分揀設備、提升機、搬運機器人以及計算機管理和監控系統。這些設備可以組成自動化、半自動化、機械化的商業倉庫,零擔公司,來堆放、存取和分揀承運物品。集裝單元主要有集裝箱、托盤、周轉箱和其他集裝單元器具。貨物經過集裝器具的集裝或組合包裝后,具有較高的靈活性,隨時都處于準備運行的狀態,利于實現儲存、裝卸搬運、運輸和包裝的一體化,達到物流作業的機械化和標準化。裝卸搬運指用來搬移、升降、裝卸和短距離輸送物料的設備,是物流機械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用途和結構特征來看,裝卸搬運設備主要包括起重設備、連續運輸設備、裝卸搬運車輛、裝卸搬運設備等。流通加工主要包括金屬加工設備、攪拌混合設備、木材加工設備及其他物流設備通加工設備。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物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程度,可通過物業所創造的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衡量。2001—2008年,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波動下降趨勢,2009—2013年呈波動上升趨勢,說明物流業在整個-中的-有所提高。2013年,中國物流業增加值3.9萬億元,同比增長8.5%,增幅較上半年回升1.1個百分點,但較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8%,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