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殼式換熱器是一種很常用的熱交換設備,在很多行業都有所應用,在使用過程中基于應用需要,會對設備進行拆卸,這就要求我們熟練掌握設備的拆卸知識。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該設備的拆卸方法吧。
1、拆卸前,先測量板束的壓緊長度尺寸,做好記錄。
2、密封墊片若粘在兩板片間的溝槽內,需用螺絲刀小心地將其分開,螺絲刀應先從易剝開的部位插入,然后沿其周邊分離,切不可損壞換熱器板片和密封墊片。
3、檢查密封墊片是否有老化、變質、裂紋等缺陷,禁用硬的物品在表面上亂劃。
4、檢查管殼式換熱器板片是否有穿孔,一般用5倍的放大鏡,有時也可用燈光或---滲透法逐片檢查。
5、檢查換熱板片是否有局部變形,超過允許值的,汽水管殼式換熱器廠家,應進行修整或更換。
6、如果發現介質出入口短管及通道有雜物堆積,則說明過濾器失效,纏繞管殼式換熱器廠家,應及時清洗。
7、更換封墊片時,需要先用或其他酮類將密封墊片的溝槽擦凈,再用毛刷將合成樹脂粘接劑均勻的涂在溝槽里。
8、拆卸鈦材的板片時,嚴禁與明火接觸,以防氧化。
9、密封墊片與換熱板表面嚴禁積存固體顆粒,如沙子、鐵渣等。
管殼式換熱器又稱列管式換熱器,是以封閉在殼體中管束的壁面作為傳熱面的間壁式換熱器。這種換熱器結構簡單,操作---,可用各種結構材料制造,能在高溫、高壓下使用,是目前應用廣泛的類型。
換熱器廠家介紹對管殼式換熱器的選用,可從工藝條件、結構參數和換熱器設計標準進行考慮:
一、結構參數
1、管的結構參數
為滿足允許的壓力降,一般選用19mm的管子。對于易結構的物料,為方便清洗,采用外徑為25mm的管子。考慮管子的制造難易程度、傳熱系數以及壓力降等因素,管長一般采用4~6m.對于大面積或無相變的換熱器可以選用8~9m的管長。管子在管板上的配布主要是正方形配布和三角形配布兩種形式。三角形的配布有利于殼程物流的湍流。正方形配布有利于殼程的清洗。
2、殼程折流板
折流板可以改變殼程流體的方向,使其垂直于管束流動,獲得較好的傳熱效果。折流板模式可分為圓缺型折流板、環盤形折流板以及孔式折流板。
3、管程數和殼程型式
管程數有1~12程幾種,管程數增加,管內流速增加,給熱系數也隨之增加。但會受到壓力降的影響,管內流速有一定的---。水和類似水的溶液流速一般取1~2.5m/s.氣體和蒸汽的流速可在8~30m/s之間選取。
二、工藝條件
1、壓力降
增加工藝物流流速,可增加傳熱系數,但關系到換熱器的壓力降,使磨蝕和振動破壞加劇等。
2、溫度
冷卻水的出口溫度不宜高于60℃,以免結垢---。高溫端的溫差不應小于20℃,低溫端的溫差不應小于5℃。當兩工藝物流之間進行換熱時,低溫端的溫差不應小于20℃。在冷卻或者冷凝工藝物流時,冷卻劑的入口溫度一般高于5℃。在對反應物進行冷卻時,為控制反應,應維持反應物流和冷卻劑之間的溫差不低于10℃。
管殼式換熱器與傳熱原理,濃濃的干貨知識!管殼式換熱器又被稱為列管式換熱器。是以封閉式在殼體中管束的邊界層做為傳熱面的間壁掛式熱交換器。這類熱交換器構造較簡易,實際操作---,可以用各種各樣構造原材料主要是金屬材質生產制造,能在高溫、髙壓下應用,是當前運用朂廣的種類。管殼式換熱器構造與種類管殼式換熱器由殼體、傳熱管束、筒體、折流板隔板和管箱等構件構成。殼體多見圓柱形,浮頭式管殼式換熱器廠家,內部配有管束,管束兩邊固定不動在筒體上。開展傳熱的熱冷二種流體,一種在管中流動性,稱為管程流體;另一種在管內流動性,稱為殼程流體。為提升管外流體的傳熱分指數,通常在殼體內安裝多個隔板。擋板可提升殼程流體速率,佛山管殼式換熱器廠家,驅使流體按照規定距離多次橫著根據管束,提高流體滲流水平。換散熱管在筒體上可按等邊三角形或長方形排序。等邊三角形排列較緊密,管外流體湍動水平高,傳熱分指數大;方形排序則管內清理便捷,適用易積垢的流體。流體每根據管束一次稱為一個管程;每通過殼體一次稱為一個殼程。圖例為朂簡易的單殼程多管程熱交換器,簡稱為1-1型換熱器。為提升管中流體速率,可在兩邊管箱里設定擋板,將所有管道均分為若干組。那樣流體每一次只根據一部分管道,因此在管束中來回多次,這稱為多管程。一樣,為提升管外流動速度,也可在殼體內安裝豎向隔板,驅使流體多次根據殼體室內空間,稱為多殼程。多管程與多殼程可相互配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