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作物施用葉面肥:
1、肥料種類。根據苗情用肥,若植株生長緩慢、瘦弱、矮小,葉色發黃,屬于缺氮,葉面噴肥應以氮為主,搭配少量磷、鉀肥;反之,若植株高大、嫩綠,節間長,氮素營養充足,葉面噴肥就應改為以磷、鉀為主,不能一成不變。
2、肥液濃度。根據不同作物,在不同時間,對不同肥料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別。肥液濃度過高,常常會造成肥害燒葉。尤其是溫度較高時葉面噴肥,在適宜濃度范圍內,應把握“就低不就高”的原則。另外,在植物苗期,葉片組織幼嫩,噴肥的濃度要適當低一些,出現脫肥缺素癥時,濃度要適當高一些;噴施微量元素肥料濃度宜低一些,噴施常用元素肥料濃度可適當高一些。不同葉面肥,噴施濃度一般為:尿素0.5%—2.0%,過磷酸鈣1%—5%,磷酸二氫鉀0.2%— 0.5%,硼酸0.1%—0.5%,鉬酸銨0.02%—0.05%,---鋅0.05%—0.2%。
3、噴肥時間。從時間上講,一般當在生長發育中、后期葉面積較大時噴肥,。鉬肥宜在大豆開花前噴施,硼肥和鋅肥則宜在大豆初花期噴施,同時在大豆開花結莢期噴施菜果壯蒂靈增強花粉受精,提高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無畸形、無空殼、無秕粒,整齊度好、品質提高、使菜果連連豐產。
4、噴施次數。一般噴施2-3次,且每次噴施一般應間隔7-10天以上,對微量元素肥料,噴施次數不可過多,濃度不可過大,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養肥有效成分利用率。減少葉面肥使用次數。
葉面肥與搭配時候要注意,一般的,大部分都是弱酸性的,只有少數幾個是強堿性的。因為強堿與酸要發生中和反應,混用后影響,很可能產生藥害。除此之外,其他的基本上可以相互混用。
但混用時要注重整個藥液的濃度,比如現在有些零售商配藥時,在一個背包水中,這個藥加10克,那個藥加20克,總共加五六種藥,那么這個背包里藥的總濃度就---了,那這個背包如果用來噴霧作物時就輕易產生藥害,---是在高溫時,或在大棚里時,或者是在作物開花、幼果時,很危險。
噴施葉面肥是菜農常用的根外追肥方式之一。生產中,菜農為了省事,多是葉面肥與混合噴施。實際上,因各種肥料和性質不同,如果混配不合理會影響用肥用果甚至產生肥害藥害。
建議菜農朋友在將葉面肥與混用時注意以下事項 :
要---葉面肥與混合后性狀穩定。有些葉面肥與混合后可能發生化學或物理反應,影響肥和藥的有效性甚至造成肥害藥害。如含硼酸、等成分的葉面肥多呈酸性,而銅制劑如氫氧化銅等呈堿性。若混合后易發生反應而相互影響使用效果。
因此,葉面肥與混用時,首先要注意酸堿性。還要做試驗觀察混合后是否產生絮結、沉淀或變色、產生氣泡等現象。若藥液有---表現,則不適宜混合使用。混合后即使藥液物理性狀---,也要---行小范圍的試驗,看是否容易出現肥害藥害,再大面積使用。
第二要注意混用時葉面肥與加入的順序。菜農配藥時應用足量的水先配好一種單劑的藥液,再用這種藥液稀釋另一種單劑。而不能先混合兩種單劑,再用水稀釋,以免發生---反應。混用時,葉面肥與加入水的順序通常為:葉面肥、可濕性、懸浮劑、水劑、乳油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再加入下一種。
第三藥液要現配現用。有些葉面肥與雖然在剛配好時沒有---反應,但久置容易產生緩慢的反應,使肥、果喪失甚至產生肥害藥害。
一般以易溶于水的化學肥料氮、磷、鉀、微肥、生物菌肥等為主,隨配隨用。肥料可單施或幾種混施。如為了省工,有些肥料可同混施,有些則不能混施如生物菌肥與殺菌劑。
葉面肥噴用在南方多采用背負式噴霧器以人工噴施為主。生產上根據葉片代謝的生理、嫩葉的養分吸收率比老葉高60%左右、葉片背面養分吸收率比正面高4倍左右的原理,葉面肥噴施以嫩葉為主,且以葉子背面為好。噴灑至葉子正反面開始滴水為度。
葉面肥施用效果的好與差,與施用的天氣、溫度、風速、時段有一定關系。不同作物其葉肉細胞結構松緊、孔隙大小、展開時間等有差異,葉片吸肥時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根據作物葉片這一生理習性,噴肥天氣應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上午露水干時或下午4時后,水稻葉面肥,避開中午高溫強光照射,以免液肥蒸發過快影響吸肥效果或灼傷葉片。噴肥時氣溫應達25~30℃,液肥的水溫應在20~28℃,水溫、氣溫過低都會影響噴肥效果。在風速過大的天氣,施葉面肥效果不理想。另外,在噴肥后2小時內遇雨應補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