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是擬某種產品的原始模型,在其他產業中經常使用。軟件開發中的原型是軟件的一個早期可運行的版本,它反映了終系統的重要特性。
快速原型模型又稱原型模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種形式;它是在開發真實系統之前,塑料零件機加工價格,構造一個原型,在該原型的基礎上,逐漸完成整個系統的開發工作。例如,客戶需要一個atm機軟件,可以先設計一個僅包含、密碼檢測、數據輸入和賬單打印的原型軟件提供給客戶,此時還不包括網絡處理與數據庫存取以及數據應急、故障處理等服務。快速原型模型的步是建造一個快速原型,實現客戶或未來的用戶與系統的交互,塑料零件機加工價格,用戶或客戶對原型進行評價,進一步細化待開發軟件的需求。通過逐步調整原型使其滿足客戶的要求,開發人員可以確定客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則在步的基礎上開發客戶滿意的軟件產品。
快速原型技術概念即rp(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1979年,延邊塑料零件機加工,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的中川威雄發明了疊層模型造型法,1980年小玉秀男又提出了光造型法,該設想提出后,由丸谷洋二于1984年繼續研究,并于1987年進行產品試制。
1988年,美國3d systems公司推出快速原型實用裝置—激光立體造型即sla(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并以年銷售增長率為30%~40%的增幅在市場出售。隨著掃描振鏡性能的提高,以及材料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快速原型技術已日趨成熟,并于1994年正式進入推廣普及階段。
由于運用原型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在使用原型時也采取不同的策略,塑料零件機加工公司,有拋棄策略和附加策略。
1、拋棄策略是將原型用于開發過程的某個階段,促使該階段的開發結果完整、準確、一致、---,該階段結束后,原型隨之作廢。探索型和實驗型就是采用此策略的。
2、附加策略是將原型用于開發的全過程,原型由基本的開始,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反復修改反復擴充,后發展為用戶滿意的終系統,演化型快速原型就是采用此策略。
采用何種形式、何種策略運用快速原型主要取決于軟件項目的特點、人員素質、可供支持的原型開發工具和技術等,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的特點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