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
隨后菩薩以甚深的定慧力明了一切法,以上上智通達甚深十二因緣,于明相出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詳見《過去現在因果經》。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佛號釋迦牟尼,時年30歲。釋尊苦行、降魔、成道的經過,皆由太子的秘密護衛侍者,大優波離所見證。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曾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執著,不能證得。-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為佛。
說法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后,為令眾生解脫苦難,開示悟入佛知見故,以無量的善巧方便開始了49年的弘-業,十方無量的諸佛、菩薩亦化現于娑婆,助興佛,救度眾生。其中熟知的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
10個聚落組成的“迦毗羅衛國”,在2千5百多年前,也不是封建君主制,每個聚落的“領主”,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為了加強相互間的關系,及共同抵御外敵,結成一個聯盟,推舉一位盟主作為他們的“王”。
有一點是值得我們注意了解的,在古代印度, “王”音譯“羅阇”的稱呼,既被用于“國王”,也被用作“諸侯”、“部落”的首領。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古印度每一個部落一樣的地方就是一個小,原始粗樸,決沒有佛經夸大戲說的那樣人口眾多、繁榮富強。
就是說,古代印度每一個部落每一個小城里都有一個國王和王子。
“釋迦牟尼”與“凈飯王”,就是這樣子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