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有時又作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吉祥。據說他出生時家中出現許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中,文殊菩薩有---的---。他是眾菩薩,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大乘佛法玄理。
單尊的文殊菩薩像在五臺山各寺廟中則供奉較多。文殊的形象,有種種差別。按其頂髻的形狀,可分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保定銅獅子價格,八髻文殊等。---則依據貞言陀羅尼 (咒)的字數,分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為本體,為常見。一般的文殊菩薩像多為頭戴五髻寶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內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文殊菩薩的形象,童子形則喻天真純潔。左手持如意,右手執寶劍,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鋒利的寶劍,能斷一切無明煩惱。身坐白蓮臺,表示清凈。但大部分文殊菩薩像都是身騎獅子,以獅子勇猛,表示菩薩智慧威猛。另外還有一種依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而作的騎金色孔雀的文殊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