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1泵不轉;
2泵流量不足;
3填料處泄露;
4泵振動,有噪音;
5軸承-;
6軸承壽命短。處理措施1渦殼內固硬沉積物淤塞,可采取清除淤塞物措施。
2如葉輪或進出水管路阻塞,可采取清洗葉輪或管路。如葉輪磨損-,應采取更換 。 如填料口漏氣,應壓緊填料。輸送高度過高,管內損失阻力過大,降低輸送高度或減小阻力,針對這些故障原因,煙臺鑫海礦山機械采用-技術研發多種渣漿泵,耐磨防腐,揚程高,流量大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
3如軸與添料箱不同軸心,主要原因是加工誤差大、安裝不正確。應注意在安裝后檢查安裝是否正確。 如密封水環磨損-,需更換新水環。如密封清水管堵塞,密封水無法進入盤根中間造成盤根磨損快,導致漏料。應對堵塞水管進行疏通,保持密封水清潔。
4主要有以下5 點原因:介質密度不均勻。介質密度不均勻造成泵-啟動時會出現振動,當泵正常開啟后,泵的振動會消失,這種情況不需處理,只是在開車前,立式砂漿泵,注意把介質用高壓風吹均;泵的安裝不水平。在安裝和運行過程中應檢查泵體的水平。有汽蝕,使泵的葉輪不平衡。應降低安裝高度,調小出水閥門,臥式砂漿泵,減少進口阻力。吸入管進氣不均勻。 應-泵的進料情況,強化進氣的均勻穩定性。泵軸承游隙大。軸承游隙過-導致泵的振動大, 在日常設備運行中應隨時注意觀察泵的情況, 發現泵軸和電機軸不同心或軸承損壞要及時處理。
5主要有以下5 點原因:未開啟冷水或冷卻水箱堵塞,應開啟冷卻水功能或疏通冷卻水道。設備潤滑不好。應按說明書調整潤滑油量。潤滑油不清潔,油中有雜質。應清洗軸承,換潤滑油。推力軸承方向不對。針對進口壓力情況,調整推力軸承方向。軸承出氣口堵塞,導致軸承箱體內的熱氣不能排出,使設備溫度升高。應對出氣口進行清理。
6主要有以下4點原因:電機軸與泵軸不對稱或不平行。應把電機軸或者泵軸,如果軸變形或者彎曲就直接更換軸。軸承裝配不合理。將軸承和軸重裝,或者更換軸承。泵內有摩擦或葉輪失去平衡。應消除摩擦或更換新葉輪。潤滑不好。過量過少有雜質都會導致軸承壽命短,應將軸承取出清洗后再使用。
本標準適用于輸送液體中含有懸浮固體顆粒如礦石、灰渣、煤泥、泥砂、和砂礫等的泵。被輸送的固液混合物的溫度一般不超過80°c膠泵內襯的雙殼泵不超過60°c。術語2.1 高揚程泵:規揚程高于50m的泵。
2.2 低揚程泵:規揚程低于或等于50m的泵。
2.3 過流斷面尺寸:葉輪、殼體等過流部件的流道截面的尺寸。
2.4 易損過流零部件:由于渣漿的磨蝕而容易失效的零部件,如葉輪、雙殼泵的護套和護板、單殼泵的泵體和泵蓋。
2.5 襯膠件金屬骨架:置于橡膠內起支承固定橡膠作用的金屬構件。
2.6 臨界轉速:泵的旋轉部分的橫向自然振動頻率與旋轉頻率相一致時的泵轉速。
液下泵
1、安裝前的裝備工作
a、檢查水泵和電機有無損壞
b、準備工具及起重設備
c、按圖檢查基礎。
2、將泵的支承座安裝在容器上,用螺栓擰緊如系水泥井罐需預先設置地腳螺栓。
運轉
1、注意泵軸承溫度,不應超過外界溫度35度但高不應大于75度。
2、油杯內應注滿鈣基黃油,-軸承能正常潤滑。
3、泵在工作一個月內,或運轉100小時后,砂漿泵,應更換電機支承油杯內的黃油,以后每工作2000小時后更換一次。
4、定期檢查彈性聯軸器,注意電機軸承溫升。
5、動轉過程中,如發現噪聲或不尋常的聲音時,應立即停車檢查。
6、泵每工作2000小時應進行周期檢查,耐磨耐腐砂漿泵,葉輪、泵體或泵蓋之間間隙的摩損不能過大,間隙的值不得超過1.5毫米,如超過可更換葉輪或前蓋。 7、泵工作6小時時,應檢查機封,根據磨損程度予以檢修或更換,否則將導致泵軸及軸承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