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植、定植的概念和作用
1.移植、定植的概念
法桐苗圃培育的法桐苗木,隨著苗齡的增長,對生長空間、營養(yǎng)物質(zhì)和光照、水分的需求越來越高,為此,在生產(chǎn)上就通過移植來加以解決。
1移植 又叫換床,即將法桐苗木從原育苗地移到另一個育苗地栽植的過程。
2法桐定植 經(jīng)過移栽后的株行距,如果預計其營養(yǎng)面積能滿足生長需要,而不再需要移植時,稱為定植。
所以,法桐移植和定植是兩個方法類同的工序,而性質(zhì)上又有區(qū)別。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只有通過不斷擴大株行距的移植,法桐苗木才能長大,才能培育出合格法桐苗木。
2.移植的作用
法桐移植擴大了法桐苗木地上、地下的營養(yǎng)面積,改變了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使法桐苗木地上、地下生長---。同時使根系和樹冠有擴大的空間,可按園林綠化用苗的要求發(fā)展。
法桐移植切去了部分主、側根,使根系減少。移植后,促進了須根的發(fā)展,有利于法桐苗木生長,可提前達到法桐苗木出圃的規(guī)格,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法桐苗木移植成活率。
移植中對根系、樹冠進行---、合理的修剪,人為調(diào)節(jié)了地上與地下生長的平衡,使培養(yǎng)的法桐苗木規(guī)格整齊、枝葉繁茂、樹姿優(yōu)美。
法桐苗床的播面要求土壤細致平坦,地表10cm---內(nèi)沒有較大的土塊、石頭、法桐植物殘枝枯葉等雜物,土粒越細越好,同時土壤應上喧下實,濕度合適。這樣可以使種子、萌發(fā)后的幼苗根系能和土壤密切結合,---了其萌發(fā)、生長對水分的要求,所以在播種前還要對播面進行平整。
首先注意土壤濕度是否符合播種要求,以手握后有隱約濕跡為宜,如果過干應,過濕應晾曬。然后用釘齒耙耙平播面,并進一步打碎土塊、揀出植物殘枝枯葉和塑料袋等雜物。用器表土。注意器的重量不宜過重,土壤也不可過濕,否則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
準備覆蓋物
法桐播種育苗在播種后為防止播種地表土干燥、板結、鳥獸的危害以及提升地溫,一般對法桐播種地要進行覆蓋。如果保護地育苗則一般不用覆蓋。常用的覆蓋材料有塑料薄膜、稻草、麥草、竹簾子以及松樹的枝條等,各苗圃可根據(jù)自身條件、當?shù)貧夂驐l件、育苗要求來選擇、準備。
法國梧桐移栽一般要求提前1至2年對樹根四周開挖截根,促發(fā)細根,以利其成活。
一,
移栽前的準備
移栽時間
法國梧桐大樹移栽在春季4月初萌芽前的晴好天氣進行好。因此時地溫逐漸升高,受損的根系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得到恢復,還可生出新根。
挖樹坑:移栽---周應將新栽地的樹坑挖好,預挖的樹坑直徑要比移栽樹土球的直徑大40-50厘米,高要大于土球高度15厘米左右。挖出的土要將表土和中底部土分開放置,如能將土攤開進行晾曬則---還應將土中的磚頭、瓦塊等雜質(zhì)清理干凈。
被移栽大樹的修剪:移栽會使植株根系受到損傷,吸收水分的能力被削弱,故減少樹體水分蒸騰,是提高法國梧桐大樹移栽成活率的關鍵之一。因法桐萌蘗力強,耐修剪,故應對移栽的大樹進行強剪,一是要對大枝進行適當短截,二是要對被短截大樹剩余的小枝進行疏剪。修剪后及時對大枝剪口進行處理,常采用的方法是涂白漆、石蠟或用塑料布綁扎。
對需移栽樹進行:要在移栽前3-4天進行,本著澆足澆透的原則,使其根系吸收到足夠的水分。水澆透后,挖掘也易成球,不會因土壤過干而散開。
挖掘、吊裝和種植
挖土球:土球直徑一般為樹干直徑的6-8倍,高度為直徑的65-80%,如條件允許挖大些---。開挖時要先去除樹干基部表土,再按確定的直徑挖掘。土球要挖成倒圓錐形即上大下小,初步成形后進行削圓處理,使其表面盡量光滑一些,以利包扎。對需斷除的大根一定要用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