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索按設計要求采用1x7標準型鋼絞線,公稱直徑φ15.2mm,其標準強度為1860mpa,錨索制作時,錨桿錨索施工,鋼絞線的下料長度為:錨固段+自由段+1.5m外露張拉段。鋼絞線均采用無齒鋸切割,錨索體導向尖錐、擴張環、定位片材料采用φ45mm鋼管和φ8mm鋼筋焊制而成。錨索可在鉆孔的同時于現場進行編制,內錨固段采用波紋形狀,張拉段采用直線形狀。錨索
錨梁是一個受壓構件,它把錨具的集中荷載傳遞到巖面,錨索,此外,由于一般情況下孔口巖面不會與錨索軸線垂直,所以,錨梁還有調整巖面受力方向的作用。為了使錨梁上表面與錨索軸線垂直,基坑支護錨索施工方案,預先將一根外徑與鉆頭直徑相同的薄壁鋼管和墊板正交焊牢,澆筑錨梁前將鋼管的另一端插入鉆孔即可。
預應力錨索是指采取預應力方法把錨索錨固在巖體內部的索狀支架,用于加固邊坡。錨索靠錨頭通過巖體軟弱結構面的孔錨入巖體內,把滑體與穩固巖層聯在一起,從而改變邊坡巖體的應力狀態,提高邊坡不穩定巖體的整體性和強度。預應力錨索施工時,需專門的拉緊裝置和機具。錨索預應力錨索是一種較復雜的錨固工程,需要專門知識與經驗,施工監理人員,應具有更豐富理論和經驗。
錨索張拉分兩次逐級張拉,次張拉為總張拉力的70%,兩次張拉間隔時間宜不少于3—5天。為減少預應力損失,總張拉力應包括超張拉值,自由段為土層時超張拉值為宜為15%—25%,自由段為巖層時宜為10%—15%。張拉中應對錨索伸長用受力作好記錄,核實伸長與受力是否相符。各級張拉力分別為設計張力以25%倍數遞增,每級間隔時間2—5分鐘,一級間隔30分鐘。為克服地層徐變等因素造成預應力損失,進行一次補張拉,錨索錨桿施工,然后鎖定,切除多余的鋼絞線,用混凝土封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