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跑道”前方的增氧水泵房
推水增氧讓一塘靜水動起來,養殖過程中產生的魚糞和殘存的飼料,順著循環水流進入吸污水道,約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機肥,剩下20%,則由已經建成的魚塘底排污系統收集利用,整個過程零水體外排。---魚塘里飼養了花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還有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進一步凈化水質。
那么“跑道”養魚究竟能給魚類養殖業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
提高了養殖效率
據周恩平介紹,在700平方米的跑道中,今年---投入了鱸魚17萬尾,鳊魚4萬尾,平均一個“跑道”內有4萬尾以上的魚,水槽里的魚兒爭先恐后地頂著水流不斷擺尾,嘩嘩作響的水面上,滿是魚群密密匝匝黑黢黢的脊背和魚尾甩起的耀眼水花。而這還沒有達到每條“跑道”的滿負荷。5條“跑道”相當于傳統養殖方式的50畝水塘的養殖量,而存活率比傳統養殖模式要高30%以上。且因為魚相對固定在一處,使得飼料只需集中投放,利用率提高20%左右,魚可以長得更快,可以比其他養殖戶更早捕撈上市,獲得更高的利潤。
每條養殖通道長22米,寬5米,深2.5米,可建造水泥結構,白鰱高產養殖技術,也可用玻璃鋼材料。魚就集中放養在養殖通道中,高產養殖技術,氣提推水設備安置在通道的進水端,推動水體向通道另一端流動,同時為水體增氧。由于水體在不斷循環中供氧充足,通道內養殖密度可達300公斤/立方。
通道的尾端設置集污區,魚類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餌料隨水流沖到集污區,由集污設備抽送到水處理系統,通過沉淀、過濾以及魚菜共生系統凈化以后,再排入大塘內使用。如此往復循環,可始終保持養殖水體的潔凈。智能化監控系統可24小時監控養殖水體的溫度、溶氧量以及ph值等重要指標,鱸魚高產養殖技術,管理人員可---通過-實時掌握并---設備運行狀態。
水產市場風云變幻,同一養殖品種的市場價格有時候隔一個月可能就會大漲或者大跌,因此為了---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我們建議養殖戶做多品種養殖,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內循環養殖系統的優勢就在于產量高、上市快,可同時進行多個品種的養殖,也可以隨意選擇捕1魚、放苗的---。利用系統優勢,搶占市場先機,建設了內循環養魚系統,您就擁有了一件決勝市場的“---”!
由于圓形養殖槽在循環水流的作用下更利于魚類糞便的沉淀,再加上底吸污形成的水壓作用,四大家魚高產養殖技術,魚類的糞便固形物可被完全吸離養殖水體,魚塘內不會象傳統養魚一樣集聚腐爛淤泥,水體無任何污染,因此魚的發病率---降低,魚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