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顏料哪些特性對涂料性能有影響?有機顏料賦予涂料色光、著色力和遮蓋力的顏色性能。
(1)有機顏料色光(h)還指某種顏色偏離其對應的純色(單色光)程度,一定波長的光或某些不同波長的光混合后,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表現,又稱色相。
(2)有機顏料著色力(也稱著色強度)是顏料賦予被著色物顏色-的一種量度,影響顏料著色力的因素除顏料自身的性能外,還與被著色物的成分、材質及應用條件有關。通常定義標準樣品的著色力為%,將待測樣品與標準樣品進行比較;乳膠漆的著色力是指將0g鈦著色至乳膠漆-的1/25標準色深時,所用的乳膠漆色漿的克數,色漿加量越少,著色力越高。
(3)有機顏料的遮蓋力是指對被著色物的遮蓋或改變被著色物顏色的能力,具有強遮蓋力的有機顏料通常具有高散射力,高散射力取決于涂層的厚度,涂層對光的吸收能力以及涂層與被著色物的色差。通常將有機顏料與分散樹脂一起研磨成色漿,均勻地涂刷于黑白格玻璃板上,使黑格恰好被遮蓋的顏料用量,以g/cm2來表示。
有機顏料色光是涂料生產時找色的關鍵所在;著色力和遮蓋力是衡量顏料在涂料中使用量的主要因素,-是對于價格高昂的有機顏料,它關系到涂料的配方成本和企業利潤。
顏料有無機和有機的區別,顏料也有可溶和不可溶的區別,又可分為天然和合成顏料,而現在顏料又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這些都是為了繪畫的需要而慢慢發明出來的,那透明和不透明顏料到底有何區別呢?
首先要從制成顏料的物質材料談起。中國畫顏料中,分礦物質顏料和植物顏料兩種。礦物質顏料是用各種天然金屬和石質礦物經研磨、提煉或化學反應制成顏料粉塊,再研細調入膠水制成。如來源于石灰巖中的輝閃礦石。赤石來源于赤鐵礦中的礦石。石黃、、雌黃等是用一種化學成分為三-的礦物黃金石制成的。這些礦物質顏料覆蓋力強,畫在紙上不透底色,稱為不透明顏料。還有金粉、銀粉,也是不透明顏料。
另一種叫植物質顏料,顧名思義,是用各種植物制成的。滕黃是用海滕樹流出的膠質黃液制成,或用一種中藥生脆子也可制成黃顏色;花青是用一種叫藍靛的植物制成;胭脂是用紅藍花、茜草、紫鉚等植物制成。這些植物質顏料,畫在紙上大多能透出底下的顏色,是透明色。
也有少數為半透明色,如滕黃。畫水彩畫的顏料,絕大部分是透明的,在一層顏色上面再畫另一種顏色,下面的顏色會透出來,和上面的顏色混合成復色。有時,用很濃的顏色畫上去,水性顏料色漿,還顯得覆蓋力不強。也有少數的半透明和不透明色,如土黃、粉綠、鈷藍等。而水粉畫的油料,各種顏色的覆蓋能力都很強,都是不透明顏色,只有在加了很多水,變得很稀之后,才能透出底層的顏色,但看起來也很臟。所以水粉畫大多是用較厚的顏色一層層蓋上去,而水彩畫則顏色用得較少,水用得較多。再有,使用不同的調色方法,也能使顏色透明或不透明。比如畫油畫,不用油或少用油來調顏色,那么顏色很稠,覆蓋力很強,不透明。但是,如果用很多的調色油把顏色調稀,薄薄地很輕地刷在底子上,就能透出底下的顏色,這時顏色就比較透明。國畫中的植物質顏料和水彩畫顏料,如果用很少的水調,使顏色很稠,畫在畫面上也能成為不透明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