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年,荷蘭科學家霍因斯受到大炮原理的啟發,心想如將炮的-力量用來推動其它機械不是挺好嗎?他一開始仍用火作燃燒爆物,將炮改成“活塞”,把炮筒作“氣缸”,并開一個單向閥。他在氣缸內注入火,當點燃火后,火猛烈地燃燒,推動活塞向上運動,并產生動力。
同時,爆氣-的壓力還推開單向閥,標準氣缸廠,排出廢氣。而后,氣缸內殘余廢氣逐漸變冷,氣壓變低,氣缸外部的-壓又推動活塞向下運動,以準備進行下一次爆。當然,由于行程過長,效率太低,他終沒有取得成功。但是,標準氣缸品牌,正是霍因斯首先提出了“內燃機”的設想,后人在此基礎上才發明了汽車用的發動機。
氣缸驅動系統自70年代以來就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得到了迅速普及。今天,氣缸已成為-工業生產領域中ptppointtopoint搬運的主流執行器,以氣缸驅動系統為-的氣動元器件市場規模已達到110億美元的規模。
九十年代電機及其微電子控制技術迅速發展,使電動執行器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成為可能。而且,標準氣缸批發價格,半導體產業的興起也直接促進了能實現-多點定位的電動執行器在工業領域應用的擴大。
九十年代末期,日本等主要工業發達,標準氣缸,甚至一度出現了電動執行器即將取代氣缸,氣缸將退出歷史舞臺的論調。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電動執行器中電機的能量轉換-,而氣缸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低效的產品必將被淘汰出局。然而,十年過去了,電動執行器在工業現場并未得到普及,其市場規模與氣動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且,無論是在工業發達,還是在中國等新興工業,氣缸的銷量不僅沒有減少,而且還在穩步地增長。在中國,近幾年氣缸銷量的年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20%以上。
由于氣缸結合面被蒸汽沖刷或腐蝕出溝痕,選用適當的焊條把溝痕添平,用平板或平尺研出痕跡,研刮焊道和結合面在同一平面內。
氣缸結合面變形較大或是漏汽-時,在下缸的結合面補焊一條或兩條10—20mm寬的密消除間隙封帶,然后用平尺或是扣上缸測量,并涂紅研刮,直到消除間隙。此操作的工藝也很簡單,焊前預熱氣缸至150℃,然后在室溫下進行分段退焊或跳焊。選用奧氏體焊條,如a407、a412,焊后用石棉布覆蓋保溫緩冷。待冷卻室溫后進行打磨修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