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釣浮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
在覺得大多數時候,垂釣鯽魚都應該先從釣底開始,因為只有先釣底才能逐漸摸清魚情,上來就直接釣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釣底的過程中,如果同時滿---下兩個條件,那么就可以大膽嘗試釣浮:
1.鯽魚的個體較小
2.離底接口信號很多
鯽魚的個體越小,種群數量也就越多,也就是說小個體的鯽魚一旦進窩就是一大群,鯽魚的數量多了自然也就更容易上浮搶食。另外,當我們在釣底的過程中,頻繁出現鯽魚離底接口,也就是浮漂還在下沉的過程中出現明顯的加速,并且能夠中魚,這就說明鯽魚已經開始明顯離底。如果離底的鯽魚數量非常多,有可能會---在水面附近,鉤餌入水之后浮漂---無法翻身站立起來就能中魚,遇到這種情況就必須果斷開始釣浮了。
刮風天釣魚很難拋餌,鯽魚餌料批發,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來解決。任何一種餌,無論是增加了粘度還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會比原來大,尤其是增加粘度,變化。有時魚池的水很深,這樣餌在落底過程中損失較多。這時應造當地增加餌的粘硬度,或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點的餌。這些都可---落底后鉤上有餌。一般來說,單純增加硬度對霧化效果影響較小,而增加粘度則對霧化效果影響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餌在鉤上的保持性。
餌料松散度這一性能在垂釣中的利用,其側重點不在于“釣”,而在于“引”。臺灣已故釣魚名人廖心陽先生說過:“引魚比釣魚更為重要,引不來魚,就談不上釣魚”了。臺灣釣法的特點之一就是誘餌,釣餌合二為一,邊釣邊引,引釣結合。餌料泡制好了,---是膨化類餌,可起到越釣越多的效果。當然這類餌的泡制有不定技術要求;如東峻鯽魚餌,其水與餌的比例是1.2:1為適當。水,餌稍加拌合后應停放幾分鐘,讓餌吸足水分,再拌和幾十下,同時用---擠,排出餌中空氣,需粘者則復擠壓幾下,要松散者則少拌壓。-們在泡制時,把餌一開始拌壓就分為二部分,一部分少拌和的作為底餌誘魚用,其入水很快化散漂蕩于水的中下層,引魚入窩。一部分為擠壓拌和作為裝鉤釣餌,化散較慢。如以釣鰱,鳊為主,則將松散的餌抖落在水體的上,中層,引魚匯集而釣之。要垂釣底層的鯉魚,鯽魚,那要將餌料多拌壓幾下,讓餌沉底后再抖散。競釣-們對餌料泡制的松散程度均視上魚的情況作不斷調整,易散化的餌料會引來太多的魚匯集釣點,魚多了會在釣區“打1架”,反而釣不上魚。太粘,少化散的餌料雖中鉤率高但引魚匯集效果差,魚進窩的密度差,釣得少,成績肯定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