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管澆注過程中導管無法拔出有兩種可能: 3.1鋼筋籠制作差,部分鋼筋脫離主筋后插入導管吊環內這種情況一般會浮籠。這時應正反轉動導管,使導管與鋼筋籠分離并居鉆孔中心,再繼續澆注。 3.2導管埋深過大或混凝土初凝使導管內外摩擦力增大,水下混凝土灌注應嚴格控制埋管-,不得大于6m,且不小于1m。為防止混凝土初凝,除適當加緩凝劑外還應振動導管。 一旦埋管發生,應先查明究竟是何種原因,鉆機導管,盡可能增大拔力拔起導管但要防止拔漏導管,拔起過程中應正反搖動導管,使其易于拔起。
水下砼灌注過程要注意:
1 砼配制
采用高標號水泥時,應注意砼的初凝和終凝時間與單樁灌注時間的關系,-時添加砼緩凝劑。施工現場應嚴格控制好配合比-是水灰比和攪拌時間。掌握好砼的和易性及砼的坍落度,防止砼在灌注過程發生離析和堵管。
2初灌時埋管-
我國jgj 94-94規范規定,灌注導管底端至孔底的距離應為300~500mm,初灌時導管埋深應***800mm。在計算砼的初灌量時,個別施工單位只計算了1.3m樁長所需的砼量,漏算導管內積存的砼量,導管廠,初灌量不足造成埋管-達不到規范值。另一方面,廣州導管,施工單位準備的導管長度規格太少,基礎樁導管,安裝導管時配管困難,有時導管低至孔底的距離偏大,而導管安裝人員沒有及時把實際距離通知砼灌注班,形成初灌量不足導致埋管-達不到規范值。
水下砼施工:鋼筋籠下完并檢查無誤后應立即澆筑混凝土,間隔時間不應超過4h,以防護漿下沉和坍孔。混凝土澆筑采用導管法水中澆筑,灌注前要計算確定砼首灌量。
1混凝土的初灌。開始灌注時,將-混凝土傾入初灌斗內,拔出球塞或打開底閥放下砼。此時孔內迅速返出大量水或泥漿,混凝土順利到達孔底并上升,-混凝土灌注完畢,立即轉入連續灌注。
2混凝土面標高的測量。隨著混凝土連續不斷地灌入,孔內混凝土面連續不斷上升,導管的埋深也在不斷增加,需要定時測量混凝土面的上升情況。測量混凝土面的標高用標準測繩,在測量時,在導管與鋼筋籠的中間部位放入測錘,至少測1~2個點,然后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