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看來,工業化流水養殖的發展空間在哪里?
周:我認為發展空間很大,水產業要從靠天吃飯不可控的傳統養殖到可控的生態養殖,再到智能化養殖,終要達到化養殖,我相信在我-之前可以看到。
講到智能化可控養殖,我們的采訪頓時引起了展商的共鳴,-一下成了-,鹽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陳榮國先生介紹:建湖正榮生態漁業公司目前建有水泥槽52條,是國內點上建槽1多的一家,并且計劃還將再建28條,鱸魚高產養殖技術,一共建成水泥槽80條。陳先生邊說邊拿出手機向我們介紹:雖然他人在外面,但是手機上可以---查看、---控制家里池中魚的情況,果然手機視頻上魚兒游動搶食的景象一目了然,筆者親眼見證了什么叫養魚的遠程控制。吳江水產養殖公司的王榮泉補充道:從前的漁民都是穿著雨鞋的形象,黑魚高產養殖技術,而現在要改穿皮鞋,傳統的養殖又臟又累,如何留得住現在的80后、90后,因此傳統的水產養殖正面臨著一場變革,由粗放、不可控到、可控的新變革,未來的養殖業應該是集約化、電腦操控、放養、收獲、省時省力的新型養殖模式,而人放天養的舊的傳統模式將逐漸被淘汰。
位于“跑道”前方的增氧水泵房
推水增氧讓一塘靜水動起來,養殖過程中產生的魚糞和殘存的飼料,高產養殖技術,順著循環水流進入吸污水道,約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機肥,剩下20%,則由已經建成的魚塘底排污系統收集利用,整個過程零水體外排。---魚塘里飼養了花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還有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進一步凈化水質。
那么“跑道”養魚究竟能給魚類養殖業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
提高了養殖效率
據周恩平介紹,在700平方米的跑道中,今年---投入了鱸魚17萬尾,鳊魚4萬尾,平均一個“跑道”內有4萬尾以上的魚,水槽里的魚兒爭先恐后地頂著水流不斷擺尾,鳙魚高產養殖技術,嘩嘩作響的水面上,滿是魚群密密匝匝黑黢黢的脊背和魚尾甩起的耀眼水花。而這還沒有達到每條“跑道”的滿負荷。5條“跑道”相當于傳統養殖方式的50畝水塘的養殖量,而存活率比傳統養殖模式要高30%以上。且因為魚相對固定在一處,使得飼料只需集中投放,利用率提高20%左右,魚可以長得更快,可以比其他養殖戶更早捕撈上市,獲得更高的利潤。
武漢智慧農研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同時,針對我國的水產養殖品種和養殖條件,進行了全1面改進,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具優勢的系列產品和成熟配套的養殖技術培訓服務。凡引進公司設備的客戶,均可享受我公司養殖技術團隊的指導并得到國內水產的指點。
池塘、湖泊----內循環流水槽養魚系統(一)
內循環流水槽養魚系統由美國奧本大學設計,通過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引入中國,因為沒有統一規范的命名,又被稱為“池塘內循環養殖系統”、“池塘工廠化養殖系統”、“流水養魚”、“流水道養魚”“跑道養魚”“流水槽養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