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味品行業統計整體情況
根據2014-2016年中國調味品-企業100強數據顯示:2014年(68家企業)、2015年(75家企業)、2016年(85家企業)的總產量分別為739.1萬噸、838.8萬噸、926.2萬噸,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0.5%、8.5%、7.1%;總銷售收入分別為501.1億元、575.1億元、612.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2.6%、11.6%、6.1%。2016年銷售收入的同比增長率,在多年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下,已降到個位數。
近三年,產量名的企業和排序均沒有改變,依次為海天、美味鮮、李錦記。銷售收入業沒有變化,排序出現了調整,2014年、2015年銷售收入名為海天、太太樂、李錦記,2016年調整為海天、李錦記、太太樂。
近三年,產量和銷售收入業變化不大,但企業之間差距較大,增長速度不一。2016年,業產量從228萬噸到20萬噸不等。鶴山東古的增長速度快,為19%,山西水塔增長速度慢,調味品代加工銷售,只有0.72%;銷售收入從120億到10億不等,美味鮮增長速度快,為12.18%,調味品代工價格,有兩家企業出現負增長。
2016年,統計內的13家上市企業(含),生產產量占統計總量的46%,同比增長率為8.2%,銷售收入占統計總量的38%,同比增長率為8.7%。
雞精的鮮離不開味精
那么,雞精與味精區別在哪里呢?兩者生產原料、工藝方法、產品成分及風味明顯不同。
味精是一種很純的鮮味劑,主要成分是谷氨酸單鈉,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為原料,微生物發酵后經提煉精制而成。水解植物蛋白質經加工也可制得味精。
雞精則是多種呈味物質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它既有味精的鮮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質的鮮味。雞精是隨著呈味核苷酸、水解動植物蛋白、酵母抽提物等新產品出現后才產生的。味精和呈味核苷酸具有一種鮮味“相乘”效應,常州調味品代加工,具有-的增鮮作用,其鮮度比同樣濃度的味精高得多,是味精的換代產品。也就是說,雞精的味道之所以鮮,仍然離不開味精的作用。只不過,有了肌苷酸、鳥苷酸的幫助,可以用較少的味精達到較高的鮮味水平。
本來用核苷酸增效可以讓味精的鮮味上升二三十倍,但生產者在其中又加了鹽、淀粉和糊精來稀釋,結果鮮味的濃度又下降了。所以加雞精的數量通常不應低于味精。
日常消費品:調味品趨勢向好
調味品行業總體趨勢向好,產品結構升級明顯。調味品2016年底和2017年上半年集中提價,以海天年初提價為開端,廚邦、千禾均有跟進動作或計劃,調味品代加工定制,隨著餐飲企穩,調味品總體趨勢向好,2017年q1較為靚麗,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一季報快速增長。同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健康越來越重視,未來調味品向高1端化、品牌化和健康化升級是必然趨勢,將充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