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砼施工:鋼筋籠下完并檢查無誤后應立即澆筑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導管,間隔時間不應超過4h,以防護漿下沉和坍孔。混凝土澆筑采用導管法水中澆筑,灌注前要計算確定砼首灌量。
1導管選用口徑φ220~250mm,采用法蘭形式連接。開始灌注時,潛江導管,導管底端到孔底的距離為0.5m,儲料斗內須有-將導管的底端-埋入水下砼1m以上-的砼儲量,首盤砼數量必須夠-埋管1m的量。
2導管的灌注能力和導管埋深的確定。導管的灌注能力由導管內徑確定,導管埋深大小對灌注影響很大。根據水下混凝土流動擴散規律,埋深過大,導管口的超壓力減小,管內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產生堵管,并給導管的提升帶來困難。所以,保持合理的埋深對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非常重要。
遇到鋼筋籠上浮怎么辦?
在澆注鉆孔樁砼時,當砼面進入鋼筋籠4~5m深以后,常由于砼的上涌而帶動鋼筋籠緩慢上浮。處理方法有二:1、上浮原因是連續快速的砼上涌沖擊力所致,鉆機導管廠,上浮以后的鋼筋籠下沉的速度遠遠低于上涌速度,這時可將導管提升至鋼筋籠內,保持導管埋深3~2m慢速澆注。2、將鋼筋籠的主筋焊連在護筒上,這是一個-措施。-時也可二法并用。
導管(vessel)植物體內木質部中主要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管狀結構。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狀-所組植物導管成,其細胞端壁由穿孔相互銜接,其中每一細胞稱為一個導管分子或導管節。導管分子在發育初期是生活的細胞,成熟后,灌砼導管,原生質體解體,細胞。在成熟過程中,細胞壁木質化并具有環紋、螺紋、梯紋、網紋和孔紋等不同形式的次生加厚。在兩個相鄰導管分子之間的端壁,溶解后形成穿孔板。在被子植物中,除少數科屬(如昆蘭屬、水青樹屬)外,均有導管;導管也存在于某些蕨類(如卷柏、歐洲蕨)和裸子植物的買麻藤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