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壓器油是天然石油中經過蒸餾、精煉而獲得的一種礦物油,是石油中的潤滑油餾份經酸堿精制處理得到純凈穩定、粘度小、絕緣性好、冷卻性好的液體天然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俗稱方棚油,淺黃色透明液體,相對密度0.895。凝固點<-45 ℃,比熱容約為0.5卡/克*度主要由三種烴類組成,主要成分為環烷烴約占80%,其它的為芳香烴和烷烴。-的變壓器油應該是清潔而透明的液體,不得有沉淀物、機械雜質懸浮物及棉絮狀物質。如果其受污染和氧化,并產生樹脂和沉淀物,廣州市長城冷卻高溫變壓器油,變壓器油油質就會劣化,顏色會逐漸變為淺紅色,變壓器油,直至變為深褐色的液體。當變壓器有故障時,也會使油的顏色發生改變一般情況下,變壓器油呈淺褐色時就不宜再用了。另外,變壓器油可表現為渾濁乳狀、油色發黑、發暗。變壓器油渾濁乳狀,表明油中含有水分。油色發暗,表明變壓器油絕緣老化。油色發黑,甚至有焦臭味,表明變壓器內部有故障。
長城變壓器油10號、25號、40號45號油
1 取油樣分析油中含水量時,必須記錄取樣時變壓器的運行溫度,并應力求在這一溫度下及時進行油中含水量分析,否則應用平衡曲線會引起較大的誤差。
2 在變壓器處于低溫低于30℃時,應用平衡特征曲線誤差較大。這是因為溫度太低時,油紙水分不易達到真正的平衡所致。因此,一般應在變壓器油溫度較高時取油樣分析油中含水量。
3 油紙水分平衡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溫度變化時,紙中含水量不可能立即變化。因此,不能根據油中含水量實測值簡單地應用平衡曲線獲得紙中含水量。這里舉出一個錯誤應用的例子:某變壓器油重40t,紙重約5.8t,在80℃實測油中含水量為40ul/l時,按平衡曲線查得紙中水分為1.5%,而當溫度降低至20℃時,油中含水量降至10ul/l,則油中釋出30ul/l的水分,即使這些水分全部被紙吸收,紙的含水量也只增加0.021%,即20℃時,紙中水分為只有1.521%。但按平衡曲線查得,在20℃油中水分為10ul/l時,紙中水分應為4%,顯然這是不能的。其原因是無論在80℃或溫度降至20℃時,廣東-城45號變壓器油,兩次應用曲線都是在油紙水分均尚未達到平衡所致。
當沒有把握確認是否真正達到平衡狀態時,可以利用油紙水分平衡特征曲線來估計變壓器運行溫度變化時,油中含水量變化的可能范圍,然后利用固體絕緣的含水量。例如,30℃時實際油中含水量為7ul/l,假定油紙水分已處于平衡狀態,則由平衡特征曲線得到紙中水分應為2.5%。當溫度升至60℃時,紙中應析出水分而降至2.5%以下,即使紙中含水量還未來得及析出而仍為2.5%,則油中含水量應為30ul/l。所以紙中水分為2.5%時,在30—60℃的溫度之間,油中水分應在7—30ul/l之間變化。因此,在不同溫度下,反復測出油中的含水量的變化區間,可以估計紙中含水量,然后還可以推斷在某一溫度下,符合這一紙中含水量的油中水分的正常值,以利監視變壓器運行中油是否受到潮氣的污染。
平衡特征曲線的另一重要應用是預測變壓器退出運行時油中形成懸浮水的可能性。例如70℃時油中含水量為10ul/l,若達到平衡時,紙中水分應達1%。變壓器在20℃環境溫度下停止運行,這時紙中水分還不會立即變化,仍在1%的水平保持相當時間。理論上達到平衡時,在20℃油中水分含量要變化1ul/l,但也不會立即變化,10ul/l的水分可能也在油中停留一段時間。由于油在20℃的溶解度-為50ul/l,因此不存在過飽和的危險。但是,如果在70℃時油中含水量為25ul/l,變壓器在冬天0℃時停止運行。因為0℃時油的溶解度-是20ul/l,廣州市長40號城變壓器油,若多余的水分沒進入紙中,則可能形成過飽和而出現懸浮水。水是強極性物質,變壓器重新運行后,懸浮水珠就會向高場強區域運動,造成潛在的危險。
1 局部過熱故障。一般-溫度300-700k,-1100-1200k。溫度低端主要是絕緣油氧化產物——co2,其次為少許h2;溫度高是油裂解,700k時主要產生ch4和c2h4等,在1100k時,c2h4幾乎是-產物,-溫度進一步升高時,還會產生少量d2h2。
2 電弧放電故障。電弧放電會產生-1300-1600k的溫度,在溫度低端,故障能量主要消耗在電極材料上,轉移到油中的能量甚少。但是在溫度高,油中占據大量的能量,隨著電弧強度的增加,油分子斷裂,且一般系端部斷裂,產生大量c2h2和h2。
3 局部放電故障。局部放電產生熱量很小,主要是電子轟擊,其數量甚至不足lev,主要分解產物是h2和少量的c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