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澆筑導管、灌注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1.導管使用前要進行閉水試驗(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蘇州導管,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導管應居中穩步沉放,灌灰導管,不能接觸到鋼筋籠,以免導管在提升---鋼筋籠提起;
3.導管底部距樁底的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一般 0.25~0.4m;
4.必須滿足shou次灌注剪球后導管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8~1.2m,剪球后向導管內傾倒混凝土宜徐徐進行防止產生高壓氣囊;
5.施工中導管內應始終充滿混凝土,及時測量混凝十頂面高度和埋管---,及時提拔拆除導管,使導管埋入混凝士中的---保持2~6m之間。
6.每根導管的水下混凝土澆筑工作,應在該導管---混凝十初凝前完成,否則應摻入緩凝劑(須征得監理---同意),推遲初凝時間;
7.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控制在8~22cm;
8.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為---樁的,加強型導管,應留比樁頂標高高出0.5~1.0m左右的樁頭。
1、導管的作用是輸送混凝土使之與水隔離。依靠管中混凝土的自重,旋挖導管,壓管口周圍的混凝土在已經澆筑的的混凝土內部流動、擴散,以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
2、注漿管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混凝土灌注到各種空縫之中,使其可以完全的被密封,從而防止發生斷裂、位移、變形,---的保護樁基以及其上的承載物。---是在那些新混凝土與舊混凝土之間的接縫問題,注漿管都能---的解決。又因為注漿管在安裝上比較簡單,工人不需要借助復雜的安裝設備,就可以---根據需要在現場進行施工,操作過程也很簡單,使用注漿管對縫隙進行注漿,也不會影混凝土發揮其作用。
水下灌注混凝土時,常用垂直導管水下澆筑法施工。方法是利用導管輸送混凝土使之與水隔離,依靠管中混凝土的自重,壓管口周圍的混凝土在已經澆筑的的混凝土內部流動、擴散,以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
工作程序:導管的安放下部距離底面約10cm——在料斗及導管內灌入足量的混凝土——剪斷球塞吊繩混凝土沖向基底向四周擴散,并包住管口,形成混凝土堆——在料斗內持續灌入混凝土、管外的混凝土不斷地被管內的混凝土擠壓頂升——邊灌入混凝土、邊逐漸提升導管---導管下端始終買入混凝土內——直至混凝土澆筑高程高于設計標高——清除強度較低的表面混凝土至設計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