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瀝青簡介
乳化瀝青是指把瀝青加熱熔融,在機械攪拌作用力下,以細小的微粒分散于含有乳化劑及其助劑的水溶液中形成的水包油型o/w乳液。根據所用乳化劑電性的不同,分為陽離子乳化瀝青、陰離子乳化瀝青、非離子乳化瀝青等。
從1914年美國的粘土乳化瀝青開始,到60年開發出了多種陰離子乳化瀝青產品。陰離子乳化劑品種較多,價格相對低廉,但是陰離子乳化瀝青與礦料---是潮濕礦料以及堿性礦料的粘結性較差。隨著對表面活性劑認識的進一步深入以及膠體化學、界面化學的發展,20世紀 60年代出現的陽離子乳化瀝青有效地彌補了陰離子乳化瀝青的不足,提高了成膜的早期強度,在低溫
乳化劑的親水性和親油性一般是不平衡的,它們適用的場合也有所差異,如果乳化劑分子的親水基比親油基大而強,屬于親水性的乳化劑,易形成水包油(o/w)型乳濁液;相反,如果乳化劑分子的親油基團比親水基大而強,它則屬于親油性的乳化劑,易形成油包水(w/o)型乳濁液。一般的,親水性強的乳化劑適用于o/w型乳濁液,吐溫乳化劑多少錢,親油性強的乳化劑適用于w/o型乳濁液。
一般可用“親水親油平衡值”即hlb來表示其乳化能力的差別。若hlb愈大,則親水作用愈大,即可穩定水包油型乳化體;反之,hlb愈小,則親油作用愈大,即可穩定油包水型乳化體。
乳化劑的應用
乳化瀝青是隨著瀝青用表面活性劑的開發應用而發展的。除了加工工藝外,對于確定的基質瀝青,乳化劑的種類、結構和組成決定了乳化瀝青的基本性質及使用范圍。
從結構來看,乳化劑是由非極性的疏水基和極性的親水基組成的兩親性分子,這種結構使乳化劑在溶液表(界)面形成定向緊密排列,改變了體系的表(界)面化學性質。當乳化劑的濃度超過其臨界膠束濃度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表(界)面張力降至低,從而具有乳化、消泡、分散等功能,在建材化工、石油開采、日用品、紡織印染等領域有廣泛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