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檢測機構隨著我們二胎政策的放開,新生兒日益增多,各位家長對兒童食品的關注度也是逐年上升。作為二胎---我,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通常會偏向選擇包裝上標有“兒童食品”或相似logo字樣的產品,例如兒童牛奶、兒童醬油等。問其原由,都回復說感覺這些“兒童食品”應該會更安全,對孩子的---更有保障。小區周邊的母嬰店內,擺放的零食層出不窮,這些都是各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購買食品時的選擇。
食品檢驗報告可能出現的典型錯誤匯總
描述不全
例如:
報告中“技術要求”未描述委托書附件描述的電壓頻率和電壓施加過程的要求;
報告中合格判據未提及委托書中提到的“無可見損傷,標記清楚”;
報告結論僅描述為“合格”或“不合格”。描述不全這種問題會引起審核員對檢測過程、檢測結果的質疑,易在發生爭議時導致報告無效。尤其是合格判據這么重要的信息都描述不全,給出的檢測結果更要劃上一個---的問號。而案例的結論描述存在明顯漏洞,應針對檢測項目予以具體描述。
食品檢驗報告可能出現的典型錯誤匯總
標示缺漏標識缺漏這類問題通常表現為:
入報告作為附錄的檢測記錄無僅有標識;
報告結束處未標明終止號。
問題中的僅有標識包括文件識別號、報告編號、頁碼。首先,檢測記錄作為一種文件,應有與其他文件相區別的文件標識,即文件識別號;其次,檢測記錄既入報告,則為報告的一部分,應有與其他報告相區別的報告僅有標識,即報告編號;再次,檢測記錄的每一頁應有與其他頁相區別的頁面僅有標識,即頁碼。這三種標識共同組成了作為報告附錄的檢測記錄的僅有標識,乳制品檢測機構,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既不符合管理體系要求,又不符合檢測實驗室要求,而且容易引起混淆,造成混亂。
問題沒有明確報告是否已結束,從而可能導致某種不確定性和誤解,基于此,標準準則均明確提出檢測報告結束處要有清晰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