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化纖行業發展快,產量已經占百分之六七十的份額,蕭紹地區更是全國紡織化纖的集聚區。業內人士分析,行業的高速發展,卻產生了同質化-、過度競爭、產能過剩等問題。雖然我們有大批量生產的規模優勢,滌綸短纖成套設備價格,但關鍵是缺乏新產品、新工藝來保持-。
經濟近年來持續回升,總的紡織機械需求將有所增加。據美國、日本、歐盟三大主要經濟體的近期經濟報告分析,美國的經濟回升將轉為高速增長的態勢;歐盟經濟也將有3%左右的增長。
自上世紀90年代,如粘膠等化纖品種,在國外大量的停止生產。國際市場出現-缺口,而粘膠產品本身就是純棉的絕好替代產品,并且在我國也擁有成熟的工藝技術。自2004年以來,粘膠化纖在我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在粘膠化纖市場的帶動下粘膠設備在國內也是需求量大幅度增長。
《2014-2018年中國化纖制造行業預測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特種纖維作為化纖行業中的重要產品,國外無論是化纖企業還是設備制造業都對外實行嚴格控制。比如美國杜邦公司控制著全90%以上的特種芳綸的生產。但是絕1對實行分級式人員進入其-機1密區。碳纖維設備的采購事宜必須進過美國安1全局等相關機構的審核。
在環境保護成為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的大前提下,多次頒布文件要對污染大、耗能大的落后產能進行淘汰與改進。其中傳統化纖業由于其早期工藝水品及設備的-,許多企業面臨著技術升級與設備改造的壓力。
鑒于以上國際情況我們必須,在成熟產品方面,抓住大量粘膠纖維向中國市場轉移的機遇,并且從設備方面做出相應提高,用以加大在特種纖維機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投入,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紡織行業“生死之間”?別被-了!
眼看進入7月下旬,市場向有“七死八活”之說,即7月是市場淡季中的淡季,紡織業是一片凋零。但近期了解冀魯豫三大市場,發現各地存在著不少誤區,總結三點。
誤區一:棉紗單減、價跌,企業死生之間
不可否認,6月以來國內棉紗訂單仍以小、散、少為主,價格也弱勢回落,企業經營確實面臨不少挑戰。但事實上,情況如下:
、多數企業訂單維持,仍滿負荷運轉。-山東德州、濱州、濟寧等地,發現多數紡企都是機器轟鳴,滌綸短纖成套設備批發,企業正加班加點趕制訂單,并非蕭條停產狀態。
第二、價格弱勢,但跌幅不大。6月以來純棉紗總體弱勢,但1個月來累計下跌僅在200-300元/噸,遠沒有上游原料跌幅大,表明棉紗的抗跌性。
第三、利潤空間被壓薄?可以算一筆簡單的賬:5月下旬以來儲備棉-累計下調748元/噸,而棉紗價格累計下調300元/噸,表明棉紗利潤空間不是縮小了而是增大了。所以我們看到棉紗雖訂單不多,但足夠企業維持生產;棉紗價跌,但原料跌得更猛。企業日子蠻滋潤,何來“死生之間”之說?不過確有少數企業日子不好過,白城滌綸短纖成套設備,也已就快關門歇業,但并非主流。
誤區二:淡季來臨,企業慌忙放假避難
近來確實不少紡企表示,就于近期暫關閉部分生產線,或讓工人分批放假。6月30日河南某10萬錠廠家就出了輪流放假安排,但問及該企業原因,負責人表示:一是炎炎夏季來臨,給工人放假是出于避暑考慮。因夏季生產,各種安全事故多發,生產效率也不高,讓工人輪流休息是出于提高生產效率考慮。二是下游賒欠之風日盛,企業也確實不太想簽太多單,維持企業正常運轉,度過炎炎夏季,到8、9月再開足馬力生產。據了解,冀魯豫紡企每年都會在暑期關停一部分產能,給工人放假休息。今年也不例外,一些正規廠家正在安排放假時間。預計7月棉紗產能將會下降。
誤區三:年度后期或會出現原料結構性供需緊張
一是棉花價格市場改革落地。
棉花價格市場化后其價格必將-,棉紡行業近兩年開發混紡產品的熱情可能會有所降低,棉花或將擠占化纖市場空間。加上目前原1油價格充滿多種不確定性,下游已有企業開始慎重選擇化纖原料,轉而選擇棉花。不過,棉價放開后,對于我國紡織工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是重大利好,化纖行業也將受益于紡織行業的整體進步。
二是“超仿棉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
作為聚酯行業乃至整個紡織工業升級換代產品,超仿棉合成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化技術開發的意義重大。它的成功為行業的發展積累了模式的經驗。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超仿棉家族,滌綸短纖成套設備,超仿棉在產業鏈上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在夯實技術層面的實力后,超仿棉之后的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三是行業力推的品牌建設成果顯現。
“中國化纖流行趨勢戰略研究”榮獲“紡織之光”2014年度科技獎一等獎,這表明歷經3年研究和推廣的化纖流行趨勢已經受到整個紡織工業的重視。
直觀的成果是,更多企業參與到品牌建設中,企業以技術作為后盾,以產品品牌化為市場營銷的重點,整個行業-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