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一家---餐飲公司工作的小劉,上被派到義烏采購垃圾袋。在國際商貿城轉了半天,她發現一個現象:原本經常采購的10元100個的塑料袋找不到了,價格普遍都漲到了15元左右,而且型號也不像以前那么全了。臨走時她問攤主,是不是以后那種薄而便宜的垃圾袋都買不到了?她是不是該想辦法多儲備一些?
今年初,下發了《關于---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6月1日起,中國將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在浙江,受“限塑令”沖擊是義烏——1月18日,全國塑料袋生產廠家華強公司在河南停產,華強主要生產塑料包裝袋,產品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達50%左右,在義烏塑料袋批發市場中,50%左右的塑料袋來自華強公司。目前義烏市場上經營的塑料袋以寬30厘米以下的較薄塑料袋為主,恰恰是受限塑令影響“重”。
這幾個月來,無紡布袋廠家定做,“限塑令”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大,一想到以后買個包子、買塊肉都要自己出錢買袋子,以后用垃圾袋都要悠著點,連消費者都覺得生活會有所改變,更何況那些銷售塑料袋的商戶和生產廠家。離6月1日“限塑令”實施的日子越來越近,---在義烏小商品市場調查發現,那些生產、銷售商,他們有的忙著漲價賺后一把,有的忙著想對策改行,有的忙著找出路生存,另尋發展機會。在義烏賓王市場三挺路無紡布一條街上,有10多家無紡布商位。一位無紡布經營者告訴---,2001年的時候,整條三挺路上只有3個批發無紡布的商位。到2007年,因經營等原因,其他兩家已相繼退出市場。但禁塑令發布前后,義烏批發無紡布的商位又開始多起來。
日前,寧波某燈具有限公司根據國外客戶委托,生產了一批手電筒,但在出口時卻被海關查扣,因為這批貨物“osram”的外觀設計權。無---偶,另一家寧波企業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幫客戶趕制了一批他人外觀設計權的美容套裝產品。
在今年外貿出口復蘇的同時,我市不少企業接訂單時只顧滿足客戶要求,而對訂單內容卻未加仔細鑒別,無紡布袋子廠家,一不小心踩了“”,導致出現不應有的損失。
外觀是“雷區”
外觀設計是和發明、實用新型并列的一種,可以是線條、圖案或色彩的平面設計,也可以是產品的立體造型。在自主---保護方面,除了商標權,對工業品外觀設計的保護正在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去年,我市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因外觀---,以3萬多美元---金的高昂代價換取了3180個摩托車鋁輪準予出境的通知。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以前---沒想過產品外觀還有---的可能,所以并未對訂單作詳細的了解。由于這批出口印度的鋁輪合同時間緊,無奈之下,企業只能選擇---貨物等值的---金,如果權利人確認---,那么這筆3萬多美元的---金就會打水漂,企業還有可能面臨-的賠償責任。
從寧波---的案例看,廠家定制無紡布袋,大多數是他人外觀設計---,圓珠筆、led燈、電動掃地機、水等是企業“觸雷”的“高危”商品。
在朋友圈和一些行業---中,時不時就能見到上述這樣的通知或聲明。不少口罩廠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們認為類似上述通知是在散播恐慌,制造無紡布緊缺的;另一方面他們又承認,現在無紡布緊缺,漲價確是成本上升導致的,還強調自己也在努力接洽進行采購。
不管是有人刻意營造恐慌,還是真的是“一布難求”,在現實中,就出現了這樣“荒誕”的一幕:有的客戶沒簽合同就先給布料廠打錢,廠家不僅不要反而還“威脅”要報警。4月14日,東莞恒達布業有限公司發布了一份聲明,稱近期個別客戶在無溝通確認的情況下,私自轉款到公司賬戶,給公司財務工作帶來困擾。
資料顯示,恒達布業成立于2007年,主要生產pp紡粘、pet滌綸紡粘、sms、熔噴、水剌、針剌、熱風、熱軋等無紡布材料,同時提供無紡布淋膜與印花深加工服務,產品主要應用于口罩及過濾、衛材、美容護理、手袋箱包等民生領域。
恒達布業的-代表人胡向陽后來向《---》---解釋稱,現在無紡布的需求量遠---出企業的生產能力,公司已經是滿負荷生產,無紡布的供應十分緊張,而現階段要擴產也不實際,一些老客戶因為在外面買不到無紡布,昌都地區無紡布袋,在未簽新的合同的情況下,就直接給公司打款,公司為此不堪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