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排水工程 sewerage engineering,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處置污水和雨水的工程。
2.1.2 排水系統 sewer system
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處置污水和雨水的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
總體。
2.1.3 排水制度 sewerage system
在一個地區內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方式。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
兩種基本方式。
2.1.4 排水設施 wastewater facilities
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構筑物和設備等的統稱。
2.1.5 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管渠系統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2.1.6 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系統分別收集和輸送各種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2.1.7 城鎮污水 urban wastewater
城鎮中排放各種污水和廢水的統稱,它由綜合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入
滲地下水三部分組成。在合流制排水系統中,還包括被截留的雨水。
2.1.8 城鎮污水系統 urban wastewater system
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處置城鎮污水的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
2.1.9 城鎮污水污泥 urban wastewater sludge
城鎮污水系統中產生的污泥。
2.1.10 旱流污水 dry weather flow,雙壁波紋管, dwf
合流制排水系統晴天時輸送的污水。
2.1.11 生活污水 domestic wastewater,sewage
居民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污水。主要是廁所、洗滌和洗澡產生的污水。
2.1.12 綜合生活污水 comprehensive sewage
3
由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共建筑污水組成。
2.1.13 工業廢水 industrial wastewater
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
2.1.14 入滲地下水 infiltrated ground water
通過管渠和附屬構筑物破損處進入排水管渠的地下水。
2.1.15 總變化系數 peak variation factor
醉高日嘴高時污水量與平均日平均時污水量的比值。
2.1.16 徑流系數 runoff coefficient
一定匯水面積內地面徑流水量與降雨量的比值。
2.1.17 暴雨強度 rainfall intensity
在某一歷時內的平均降雨量,即單位時間內的降雨---,工程上常用單
位時間單位面積內的降雨體積表示。
2.1.18 重現期 recurrence interval
在一定長的統計期間內,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強度的降雨出現一次的平均
間隔時間。
2.1.19 降雨歷時 duration of rainfall
降雨過程中的任意連續時段。
2.1.20 匯水面積 c---hment area
雨水管渠匯集降雨的面積。
2.1.21 地面集水時間 inlet time,concentation time
雨水從相應匯水面積的遠點地面徑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時間,簡稱集
水時間。
2.1.22 截流倍數 interception ratio
合流制排水系統在降雨時被截流的雨水量與設計旱流污水量的比值。
2.1.23 排水泵站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的統稱。
2.1.24 污水泵站 sewage pumping 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統中,抽送污水的泵站。
4.0.1 管道基礎采用墊層基礎,其厚度應按設計要求。一般土質較好地段,槽底只需鋪一層砂墊層,其厚度為0.1m,對軟土地基或槽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可采用150mm厚、顆粒尺寸為5-40mm的碎石或礫石砂鋪筑,其上用50mm厚黃砂中粗墊層整平,基礎寬度與槽底同寬。 4.0.2 基礎應夯實緊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礎的接口部位-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隨即有相同材料填筑密實。 2 管道安裝 5、1 管道安裝 5.1.1 待用的管材應按產品標準逐支進行檢驗,不符合標準不得使用,并應做好記號,另行處理。 5.1.2 管材現場應由人工搬運,搬運時應輕抬輕放。 5.1.3 下管前,凡規定須進行管道變形檢測的斷面的管材,應預先量出該斷面管道的實際直徑,并做出記號。 5.1.4 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機吊裝進行。人工下管時,由地面人員將管材傳遞給溝槽內施工人員;對放坡開挖的溝槽也可用非金屬繩索系住管身兩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勻溜放至溝槽內,嚴禁將管材由槽頂邊滾入槽內;起重機下管吊裝時,應用非金屬繩索扣系住,不銹鋼波紋管,不得串心吊裝。 5.1.5 管材應將插口順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裝,安裝應由下游往上游進行。 5.2 橡膠圈接口 5.2.1 接口前,應先檢查橡膠圈是否配套完好,確認橡膠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 5.2.2 接口時,先將承口的內壁清理干凈,并在承口內壁及插口橡膠圈上涂潤滑劑比如硅油,然后將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軸線對齊。 5.2.3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進行:de400mm以下管道,先由一人用棉紗繩吊住被安裝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長撬棒斜插入基礎,并抵住該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橫擋板,然后用力將該管緩緩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預定位置;de500mm以上管道可由兩臺0.5噸的手扳葫蘆將管材拉動就位,接口合攏時,管材兩側的手扳葫蘆應同步拉動,使橡膠密封圈正確就位,不扭曲、不脫落。
6.0.1 管道與檢查井的銜接,宜采用柔性接口,也可采用承插管件連接,視具體情況由設計確定。 6.0.2 當管道與檢查井采用磚砌或混凝土直接澆制銜接時,可采用中介層作法。其時在管道與檢查井相連部位預先用與管材相同的塑料粘合劑、粗砂做成中介層,然后用水泥砂漿砌入檢查井的井壁內。 中介層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紗將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均勻地涂一層塑料粘合劑,緊接著在上面撒一層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分鐘,即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層。中介層的長度與檢查井厚度相同。 6.0.3 管道位于軟土地基或低洼、沼澤、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時,與檢查井宜采用短管連接。即在直接與檢查井連接的管段長度宜采用0.5m,后面再連接不大于2.0m的短管,以下再與整根管連接。 6.0.4 檢查井底板基礎,應與管道基礎墊層平緩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