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假山的出現和獲得迅速發展,室內假山魚池設計,是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現代生活方式需求的結果。按在園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為園山、廳山、樓山、閣山、書房山、池山、室內山、壁山和獸山。假山的組合形態分為山體和水體。現代園林假山的發展與古典園林假山不同,呈現了多元化,綜合化的趨勢。 古典假山限于石材及施工技術條件等,在景觀的創作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假山是園林中以造景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構筑的山。混凝土基礎是目前在假山基礎施工中常用的方式,這種基礎zui大特點就是其施工的速度較快,基礎自身的耐壓強度又大。假山按材料可分為土山、石山和土石相間的山(土多稱土山戴石,石多稱石山戴土)﹔按施工方式可分為筑山(版筑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鑿山(開鑿自然巖石成山)和塑山(傳統是用石灰漿塑成的,現代是用水泥、磚、鋼絲網等塑成的假山,業內簡稱塑石假山。
要造也被水所淹的種種山石外型,其水池首要要做到斷漏,使之能盛得住水。例如,阜陽假山,山前水池駁岸的操作程序是:1,基礎與池底需還澆注。2,池邊的駁岸先用磚砌至水面高度,再用水泥砂漿粉刷,然后再用山石在池內拼疊包起池邊磚墻。
從外型上來說,山石吞沒于水中使山體如同自水中生長出來一般。其山石外型的千變萬化即可運用水體的“淹”勢表現出山石在水中顯映影子的含糊之美。所以,假山廠家,在疊石造山外型中有“欲求山之高,先向水中深”的說法。
能構成被水所吞沒的,主要是河、塘、潭、泉等的山石外型,而盤繞“淹”勢的水面進行的山石外型改動很多,其間有山體外型、山洞外型、水洞外型、駁岸外型。此外還有水路、岸壁、石磯、碼頭號。